天津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真题考点

feion1992024-07-24  2

1、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3)新课改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2、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3、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3)教师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该知识属于中学教育与能力中的相关考点,因此需要大家来进行理解记忆。考查时主要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涉及到对于知识理解的标志以及实施措施。相对考频不高。 一、知识理解的标志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能把握知识的实质,确定知识的深层结构,从而可以在改变表层结构的前提下,仍能用新的表层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深层结构; 2.能根据理解知识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地执行动作。 二、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强调,为了促进理解的生成,必须改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改变他们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的认识,学生的任务不是记录和背诵教师所给的知识,而是需要把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及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进行生成性学习。 (2)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①加题目。为了给一篇文章加题目,学习者需要把不同的内容综合起来,加以提炼。加什么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要抓住中心,醒目而富有想象和创意。 ②列小标题。为了给一个或几个段落写小标题,学习者需要综合这一部分的意思,这不仅可以用于语文教学,也可以用于其他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学。 ③问题。针对当前的内容,出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对内容进行综合和分析。 ④说明目的。说明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这需要学生综合这段内容,结合前后文内容做出分析和推测。 ⑤总结或摘要。为全部内容写一份总结,或者概括它的中心意思,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而不是摘抄、罗列书上的原话,东拼西凑。 ⑥画关系图或列表。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概括、整理这段内容的要点,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相关概念的异同。 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奥苏贝尔分析了认知结构的不同特征对知识理解及其保持的影响。 第一,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 第二,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第三,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3.学习材料的内容 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应该有逻辑地、清晰地表达出某种观念意义,具有激活学习者相关知识经验的可能性。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或乱码是难以导致理解活动的。 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相对来说,具体材料中包含了更多具体的、形象的、与生活经验更为贴近的信息,这容易在学生的经验背景中引起共鸣,从而形成丰富的联系。 三、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直观与概括化实现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 (1)常用的直观形式 ①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 ③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如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运用变式与比较 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为理解事物本质提供有利条件,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3.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系统化就是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它有利于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避免学生形式主义地掌握教材。 4.通过启发式教学,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教材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总是和一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起他们理解教材 或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是非常必要的。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小试牛刀】 1.(单选题)知识理解的标志有( )。 A.知道“是什么” B.知道“怎么样” C.能复述 D.能描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理解的标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通过可见的外部言行表现出来。(1)知道“是什么”,明确知识的表面含义,能正确描述知识的内容。(2)知道“为什么”,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了解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本质联系。(3)能举例复述,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合乎逻辑地复述知识,举出实例,对原文能进行压缩、扩展或改组,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提出问题。(4)融会贯通,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旧知识已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题干中A项符合知识理解的正确描述,故本题选A。 2.简答题 请简要陈述如何提高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知识理解是概念学习的重要一步,如何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直观与概括化实现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常用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运用变式与比较 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为理解事物本质提供有利条件,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3.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系统化就是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它有利于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避免学生形式主义地掌握教材。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教材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总是和一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起他们理解教材或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是非常必要的。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关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考点有以下这些: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综合素质是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中的一个科目。笔试(WrittenTest)是一种与面试对应的测试,是考核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测量应聘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的差异。

2、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职业习惯是一个职场人士根据工作需要,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主动或被动的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的工作习惯,也是保证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必须具备的品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jiaoshi/1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