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学习计划前两天也提到过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制订一份规划不仅可以让备考更有方向,还可以督促自己每天学习,不断推进学习进度。整体学习计划可以按照这样三步来:1、把教材完整学一遍,认真记笔记,需要记背的重点知识背一遍。2、模块化复习,有能力的可以整理思维导图。3、刷题纠错,各个击破,查缺补漏,不断巩固。二、高效学习网友天天挂在嘴边的“不学习依然考得很好”的那些“学神”,其实都是很用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效学习,你看到的只是他少量的学习时间,但是没看到其中的效率与学习深度。因此,备考不必枯坐一天,而是每天用几个小时时高效学习和吸收,那样的学习效果更好。三、借助外部资源备考不是单纯靠大脑死记硬背,外部资源也要充分利用,比如下载学习软件。华图教师APP上有大量题目和课程,需要的同学可以下载使用。四、寻找“考友”考研党经常说这样的话,从前高考的时候身边有一大群同学和你并肩作战,还有老师时刻督促,后来的学习全是自己孤军奋战。这话用在考教资上也适用,因此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互相监督或许比一个人埋头苦读更好。五、保持良好心态简单来讲就是心态要稳,学会调整心态和消化不良情绪是一种能力,调整的好坏也会影响备考的效果。备考就是长跑,所以不要在崩溃的边缘试探,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状态好的时候就抓紧学,状态太差的时候就放松一下。
简单解析教资考试
第一阶段,主要整理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大致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为了让我们在考试中,快速选择出某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至于混淆,我们应该把各科目列一个框架,整理一下知识体系,这样在做题的时候,能快速锁定答题范围,提取相关知识点。可以在app上刷题,这是最有实效的方法!
特别是教育知识与能力,需要整理一下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范围,哪些内容容易考取材料分析题,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
第二阶段,通过做试题来明确重难点,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这个时期做试题,一方面可以检测考生第一次看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明确重难点知识,知道哪些知识点考试频率比较高,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些知识点。以及需要专研试题来明白每个考点的出题形式,明确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客观题,哪些知识点容易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察大家,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主观题形式备考,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阶段,加强主观题的复习,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明确主观题的出题点之后,应该加强背诵简答题,特别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个学科,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比较多,而且相对来说学科知识比较复杂,所以要加强理解和背诵。同时,也要加强综合素质学科材料分析题的理解和练习,三个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为总分的三分之一,所以需要去加强练习,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才能为后面的写作留出足够的时间。
在此期间,也要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每天可以阅览相关文章,每天的积累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保持阅读语感,为阅读理解打好基础,并且坚持每天能写出一篇作文,这样可以提高写作速度以及强化写作思路。
第四阶段,为冲刺阶段,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做一套试题。检测一下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质量,以至于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考试时间,更重要的是明确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概念题、简答题要保证对知识点的清晰记忆,不要模糊重要概念,简答题可以先记关键词后填充句子;论述题目一定要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条目陈述理由,最后总结;案例分析题目,首先要分析案例的内容和要点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然后提出理论依据,再结合案例中的内容进行论述,最后得出案例分析的结论或对策;具体答题尽力以自己的习惯为主。
最后,如果时间不够了,就看往年的试卷,分析题注意答案,取答案大类相同的知识点为重,分析是怎样回答,怎么取点的,把这些熟读熟背,就可以了,不过客观题必须都做过一遍才可以哦
在确定了自己想报考的学段和学科后,不妨先看一下历年真题,看一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了解大致的考试内容。正式开始备考后,将时间分配到各门考试科目里去,对于内容较多的章节可以适当多分配时间。《教育知识与能力》这科内容多、杂,可以多分配时间备考。在基础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具体知识内容,还要区分各章节各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利用历年真题,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避免出现能背得出知识点,却不会做题的现象;另外获得对知识点的彻底理解,下次做题就不会出现模糊或模棱两可的局面。有条件的话,每天定时模拟考试,做一套真题,练为战,保持自己的做题状态,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