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方式

feion1992024-07-24  5

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包括笔试、面试、教师资格认定三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资格认定环节对考生的普通话等级有要求。如果考生不具有教师资格证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

一、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幼儿园教师考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考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中职教师考3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

1、报到、抽签

考生出示身份证和准考证进行身份核验,然后通过抽签决定面试顺序,抽完签的考生可以在候考室等待。

2、抽题、备课

考生去抽题室抽题,然后去备课室备课。大概是20-30分钟的备课时间,需要把教案写在教案纸上,考生就座后开始计时。这阶段主要考察考生的教案书写能力。

3、面试

每个考生15分钟。考官会先问2个论述题,然后就是讲课,最后就是考官提问,提问的问题基本上是讲课内容相关的。这阶段主要考察考生结构化问答、试讲、答辩能力。

通过面试即可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

三、教师资格认定

只有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认定分为两大流程:第一步在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网上报名,第二步现场审核。各地公告会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及所需材料。一般需要审核的材料有户籍证明 、身份证、学历认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等。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如果考生上半年报名,并顺利完成上述流程,最快七月份可以领证。如果考生下半年报名,顺利通过所需流程, 最快第二年五月份可以领证。

综合素质的考试题型是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

综合素质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是:中专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且未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生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本科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的学历要求:

我们国家规定: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教资《综合素质》的考试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教资笔试中《综合素质》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从试卷分值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三类题型,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一)职业理念与道德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考查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部分,单选题考查对三观的理解与深层掌握,结合生活经历判断即可,案例分析题考查对教师行为的评价。(二)教育法规法律法规整体内容范围较广,遍布相关的所有法条。考查的主要范围有学生权利三部分、教师权利六条、《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文化常识、艺术知识、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文学成就等,近年来还包括了数学部分内容。(四)基本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等。

综合素质考什么题型如下: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内容有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这五个模块。

1、职业道德部分,主要考查的题型为4道单选、1道案例分析。单选题主要考查的是97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08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注意区分版本。

2、法律法规这部分,主要考查的题型为8-9个选择。定要注意时间、数字和责权相关的法条。如: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

3、文化素养这部分,主要考查的题型为8-9个选择,包括文化常识、艺术成就、文学常识、历史常识、科技常识。

4、基本能力,主要考察的题型为2道,逻辑思维能力的选择题、2道信息处理能力的选择题、1道阅读理解题、1篇写作。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占72分。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内容: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2、中学课程。

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3、中学教学。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4、中学生学习心理。

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jiaoshi/79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