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包括成本)后的结果。
写的一塌糊涂,一点逻辑点都没有,利润总额=会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最后得出结论利润总额等于会计利润!?你这等量代换怎么学的?
总收入和总利润不是一回事。总收入是指纳税人目前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拓展资料:1、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其中,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拟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和债务豁免等。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未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及相关权益等。对于企业的非货币性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即固定收益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净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入及支出(营业外支出冲减利润)构成。对于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其应缴纳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以冲减利润)。利润总额应按照规定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大部分以所得税、调节税或利润的形式上缴国家,少部分留给企业形成各种专项资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账户核算。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贷记本科目,资源税和营业外支出应支付,借记本科目。“利润”账户中贷方金额和借方金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科目的二级科目可以根据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源税进行设置。营业利润是公司从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和营业税金后的盈余。2、利润与利润总额的关系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包括: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净敞口套期保值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收益、业务合并损益、现场销售收益、因债务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款、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退款、罚款、捐赠等。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资产汇兑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捐赠支出、非常损失、存货损失等。净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1、收益既不是收入也不是利润,而是收入和利润都属于收益。收益一般指个人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价值。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 2、收入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利得指的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4、而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它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净利润、纯利润)=收入-费用(包括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