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中级会计

feion1992024-07-25  1

对于上市公司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其会计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市公司授予股权激励时,不做会计处理,但必须确定授予股票的公允价格(该价格是采取会计上规定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

2、等待期间,根据上述股票的公允价格及股票数量,计算出总额,作为上市公司换取激励对象服务的代价,并在等待期内平均分摊,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其对应科目为待结转的“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授予时即可行权,可以当期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成本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职工实际行权时,不再调整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只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金—股本溢价

4、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到期限,职工没有按照规定行权,以前作为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的,要进行调整,冲回成本和资本公积。

股权激励计划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让企业经营者得到一定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如何设置最靠谱的股权激励退出机制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针对新出现的股权激励计划等情况,规范了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二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重大差异: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交易确认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所获得的标的价值以及相关权益的增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承担债务的价值以及相关负债的增加。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原则,将我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纳入到了国际化规范轨道上来。股权激励计划中各时间点的会计确认。

授予日:所有者和经营者就获得股票期权的条件达成一致,同对股票期权的实施要素加以规定,此时经营者并不真正具有持有股期权的权利,股票期权能否授予取决于日后赋予期权的条件能否实现。授权日:如果事先要求的条件得以实现,经营者就会拥有届时施期权的权利,授权日后,经营者拥有股票期权,即拥有日后对企业收益加以分享的权利。该日期也可称为可行权日。在授予日和授权日之间,存在一个等待期,其时间跨度取决于股份支付协议约定的股权授予条件。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可行权日后不再对已确认的相关成本或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行权日:股票期权转为股票,期权持有人成为正式的公司股东将股票期权价值确认为股本。企业应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并确认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准则规定:凡企业为获得员工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如期权、限制性股票)或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如现金增值权),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计入利润表。对于费用的计量,核心问题是归集与摊销。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激励方案,首先归集出费用的总额,其次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内摊销。即应首先按照适当的模型计量权益工具(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且应在等待期内摊销。在帐务处理时,行权前的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借记“费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行权时:借记“银行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管理层取得股权时,实际上并不会对净资产产生影响,只有在管理层行权时,才会对公司的净资产产生影响。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摘要:股权激励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为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管理运营企业的责任意识,通过给予其一定的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激励效果,股权激励由此产生。本文主要介绍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帮助财会人员更好地了解股权激励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经济后果

一、 股权激励的几种主要模式

分析我国的股权激励方式种类很多,主要有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管理层收购和管理层员工融资收购,其中,管理层员工融资收购是我国独有的创新。以下列出了股权激励的几种主要模式。

(1) 股票期权。这是公司给予经理人的一种选择人,让其在特定日期可以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应用股票期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初始资本比较少,而且资本的增值速度比较快,人力资本增值也比较显著,这时候可以考虑股票期权。

(2) 虚拟股票。这种模式适合现金流比较充裕的公司。之所以叫虚拟股票,是指这种激励模式不是以真实的股票作为依据,而是一种约定,表示如果公司业绩良好,实现预期目标,拥有虚拟股票的员工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虚拟股票拥有者没有股票所有权和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股票,在员工离开公司时就不再拥有。公司应用虚拟股票需要具备一定量的现金,因此压力比较大。

(3) 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模式要求公司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因此这种模式对于没有较大现金流量的公司并不适合,因为股票增值权是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它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公司提取的奖励基金。

(4) 业绩股票。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经营业绩稳定的公司。这种模式主要考核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要求公司股票的上涨,如果公司在年初的时候制定一个全年的业绩目标,在年末的时候进行考核,如果在年末实现了年初的目标,则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或者给予现金来购买公司股票。

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1)授予日的会计处理企业在授予日做会计处理,只能是可行权的股份支付,而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则不能做会计处理。

(2)等待期内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计入成本费用的包括取得职工或其他方式提供的服务、附有市场条件的股份支付和职工满足所有非市场条件的服务,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要做出最佳估计,依据最新的可行权数量变动等信息,同时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定成本费用和相应的资本公积,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于权益工具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则不必确认。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最新的可行权情况做出估计,依据当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当期取得的成本费用和相应的负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

三、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导致的经济后果分析

1.股价下跌股权激励的模式使得新股票的发行增加,在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中增加了企业的'净资产,企业现金净流入增加,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总股本和资本公积。而在股权激励模式行使之前,股票期权对每股收益产生的影响并不能在会计处理中反映出来,因此使得股价高估。当在股权激励行使之后,每股收益降低,企业净利润和市盈率不变,从而使股价下跌。

2.股权激励费用过大股份支付的费用关系到股权激励的行权情况。如何确认巨额股票期权激励费用,将决定股票期权能否顺利行权。对于股权激励费用的确认,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方法,要与公司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待期内必须把股权激励费用分摊完毕,这样,等待期越短,分摊到每期的股权激励费用就越高,公司利润减少,如此短的时间内分摊巨额期权激励费用对于公司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3.股权激励当中可行权数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有很强的随意性股权激励费用与期权数和可行权数量最佳估计数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即是股权激励费用等于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与可行权数量最佳估计数的乘积。因此,当确定了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时,可行权数量最佳估计数的调整可以影响到股权激励费用,从而影响利润。

四、结论

股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激励模式,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激励方式,这些方式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也会产生一些经济后果,只有运用好股权激励机制,最小化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激励企业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慧敏.浅谈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及会计处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李淑霞.上市公司股权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分录一般分为2步。 行权前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行权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115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