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科目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科目总共设置了有34个,其中资产类11个,负债类4个,净资产类5个,收入类7个,支出类7个。具体为: 1、资产类: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财政零余额账户款、有价证券、在途款、暂付款、与下级往来、预拨经费、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2、负债类: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已结报支出、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 3、净资产类: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预算周转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财政周转基金; 4、收入类: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专用基金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财政周转金收入; 5、支出类: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财政周转金支出。
企业必须将建立一个将战略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个连接战略与战略执行的管理工具。下图所示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过程。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始,企业首先要结合战略制定各级组织的年度目标,这些目标往往既包含财务指标也包含非财务指标,这些目标即是制定计划、预算的基础,也是对各级单位及人员进行考核的标准。确定预算目标之后,企业的各业务单元就需要结合预算目标制定相应的业务计划,而这些业务计划的财务结果最终会体现在财务预算之中,从而形成企业从业务到财务的全面预算信息。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需要按照预算对实际发生的费用、支付等业务进行事前实时的控制,以体现预算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同时,还需要定期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变化进行动态的预算调整、滚动预算、预测等工作,使企业的业务计划能够快速的针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会体现在对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激励企业各级人员努力实现最佳业绩目标,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建立年度预算目标、预算编制下达、预算执行监控、预算调整、综合绩效评价“五步曲”,形成预算管理闭环目前,农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评四阶段实现全流程管理,预算以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条线为抓手,多采用“两上两下”的预算模式。总体而言,农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体系已经建立,但仍然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农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之不足预算管理组织已初步建立但仍有待完善。农商银行已有预算决策层、预算管理层、预算执行层“金字塔”结构的权责体系,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部门之间存在预算博弈,认为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部门之间缺少协作意识,财务部门难以充分协调其他部门及支行履行预算职责。同时,预算管理中的三大矛盾难以调合:各部门、各支行倾向于做大预算,争取更多资源配置;业务指标预算时压低相关业务指标,以便完成考核任务;业务目标与效益目标不一致时,纠偏力量不足。预算编制逐步精细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农商银行的预算编制围绕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条线展开,预算编制主体覆盖各支行及部室,预算区分费用科目,并通过项目法进行细化后汇总得出财务费用预算,同时联动业务预算计算得出总体收支预算,预算结果更为准确。但预算未包含资本预算,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脱节,预算维度相对单一,主体未能有效延伸其他维度,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联动性还存在一定的信息割裂,且预算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预算执行监控已有雏形但仍显滞后。目前,预算执行监控主要是人工定期对总行的收支情况、各支行各部室的费用使用情况进行通报。一是通报频率不够,事后通报略显滞后,缺乏科技手段支撑,联动反馈效能差。预算执行与业务经营管理相互孤立,未能深入挖掘经营数据。二是缺少纠偏机制。因经济形势预估不足或其他突发重大事件引起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时,不能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导致部分项目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较大。预算考评体系联动绩效但不够紧密。目前,预算考评体系主要是对各支行及部室的费用情况进行了联动业务的总额控制,并嵌入绩效考评挂钩薪酬。但预算目标与资源配置挂钩仍较为有限,无法依据业绩评定结果把资源优化配给到贡献度高的业务,重业务、轻利润的理念仍需要转变。
我们先说说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边界到底怎么界定?这个问题,对于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什么叫广义的财务管理?现在有一笔钱要投出去,我需要知道被投资方拿到这个钱以后把钱用到哪儿去了,这需要财务会计给我提供答案。同时,我还需要知道,这些钱有没有可能投到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的地方。这个问题需要管理会计来回答。所以说,广义的财务管理是涵盖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站在宏观的角度看财务管理,包含了资金的运动及其信息。资金运动本身是一个实物流动,但同时资金运动要产生信息流。管理会计是就对信息流进行确认、计量、整合、分析、报告,而不会太多地涉及资金的实物流。狭义的财务管理,就是仅限于对于资金实物流的管理。但在实务中,无法把资金的实物流和信息流截然分开,就像无法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截然分开一样。从实务角度来说,所有的信息都需要整合在一块,需要做一个整合判断。这就给决策带来了困难。如果仅仅是站在一个维度、一个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判断,很有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不全面的,是挂一漏万的。因此,至少要在对相当多的学科综合研究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看法。因此,管理会计是企业整体管理系统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是一种理念和工具,管理会计的手,是各部门自己的手,不是别人的手,手伸得长,是给各级部门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撑的,而不是把别人的权力给抓过来。如果能这么理解,管理会计的手伸得越长,相关部门应该越高兴,因为管理会计给这些部门提供了相关的决策支持,使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更有信心。而从管理活动过程看,预算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信息体系的呈现方式看,预算具有较强的整合协同能力,可以有效整合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信息体系。首先,从管理活动过程看,预算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预算管理都有与之匹配的环节。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预算管理的环节,就是企业管理的环节。这正是现在企业为什么要引入预算管理的根本原因。其次,从信息体系的呈现方式看,预算具有较强的整合协同能力,可以有效整合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信息体系。用于预算管理的各种预算表格,可以成为管理会计所提供的决策信息的呈现形式。一方面,可以按照管理活动过程提供基于因果关系的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差异与控制、预算评价与考核的报告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管理活动主体提供基于因果关系的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差异与控制、预算评价与考核的分部报告体系。在以管理活动环节和管理主体所形成的两个报告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按因果关系链形成原因报告体系,以此支持相应的决策结论,在原因报告体系中则可以运用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生成原因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此,预算可以作为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或者管理会计信息体系的有力抓手,进而助推我国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