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应付账款430000 营业外支出80000 主营业务收入50000 贷:资本公积100000 主营业务成本2500000 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 贷:固定资产净值 200000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推导:(1)销售增长带来新增的内部留存融资额=S0(1+g)×P×(1-d)。【增加的股东权益】(2)为维持目标资本结构,需要新增的负债融资额=S0×(1+g)×P×(1-d)×D/E。 【增加的负债】 在不考虑新股发行或新增权益融资下,上述两项资本来源应等于销售增长对资产的增量需求(资产占销售百分比×增量销售=A×S0×g) 【增加的资产】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股东权益 可以得出:S0(1+g)×P×(1-d)+S0×(1+g)×P×(1–d)×D/E=A×S0×g 公式变形得出:g(可持续增长率)=P(1-d)(1+D/E)/[A-P(1-d)(1+D/E)]因为: 1+D/E=E/E+D/E=(E+D)/E =权益乘数 1-d=1-股利支付率=利润留存率,P=销售净利率所以g=(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权益乘数)/(资产/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权益乘数) 因为ROE=净利润/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收入/资产 所以分子分母同乘以“销售收入/资产”得出: g=ROE×利润留存率/(1-ROE×利润留存率)即g=ROE×(1-d)/[1-ROE×(1-d)]
回答你第四个子母公司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问题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纳入合并范围内母子公司之间购销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予以抵销,同时对二者引起的所得税也要进行调整抵销。该专题通过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内部存货交易情况分析,来探讨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 一、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一)当期未实现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通过以下练习,巩固以上知识点:【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 (1)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 借:营业收入 1 000 贷:营业成本 1 000 借:营业成本 200 贷:存货 200(2)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对外销售400万,取得销售收入500万。则抵销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1 000 贷:营业成本 1 000 销售毛利率=(1 000-800)/1 000×100% =20% 借:营业成本 120 贷:存货 120(600×20%)(3)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实现对外销售。则抵销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1 000 贷:营业成本 1 000(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例题】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假设20x8年S公司向P公司销售产品15 000 000元,S公司20x8年销售毛利率与20x7年相同(为20%),销售成本为12 000 000元。P公司20x8年将此商品实现对外销售收入为18 000 000元,销售成本为12 600 000元;期末存货为12 400 000元(期初存货10 000 000元+本期购进存货15 000 000元-本期销售成本12 600 000元),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 480 000元(12 400 000×20%)。 【答案】P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当期抵消处理 减值准备抵销处理的思路: 第一步,分析个别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个别企业比企业集团多计提或多冲减的减值准备,就是应抵销的部分。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抵销多转回的内部跌价准备则做反向分录。 内部存货交易有关抵销分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可变现净值小于或等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二是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小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三是当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内部跌价准备的计算公式: 【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2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 销售毛利率=(1000-800)/1000×100%=20%【答案】当期减值 第一步,分析P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P公司成本1 000-700=300(万元); 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集团成本800-700=100(万元); 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P公司多计提了跌价准备200万元,应予以抵销。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应用公式:1 000-max(800,700)=200(万元),一步到位。 图示法 计算方法:三点分成两段,上半段应抵销。暂不考虑未实现损失。(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以后各期的抵消处理 内部存货交易发生后的以后各期编制合并报表时,既要对当期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进行相应的抵销和调整,还要对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期初数予以调整。三、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产生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差异,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而言,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的抵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买方期末对内部存货计提减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应予以抵销; 第二,税法以内部售价作为计税基础,合并报表却按内部销售成本列示,二者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注意:以上交易均假设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小于其原账面价值,则应做相反的抵消处理。 【例题9】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 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20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P公司对其计提了跌价准备。假设计税基础等于内部售价,P公司和S公司所得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 【答案】除了应如教材抵销内部交易损益和如前述抵销跌价准备100万元外,还应抵销: ①抵销买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买方P公司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必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0×25% )。 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不应计提减值100万元(800-900),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应抵销P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②确认合并报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内部交易后,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但合并报表中列示金额为800万元,企业集团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200×25%),应增计50 万元(50-集团计提减值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所得税费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