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计存货分类

feion1992024-07-25  1

A类:金额最大,数量最小B类:金额比较大,数量处于中间C类:金额最小,数量最多就是按金额价值来排先后轻重次序,来进行存货管理

会计中的存货包括: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2、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3、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半成品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待继续加工的在产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在产品。4、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5、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6、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7、委托加工物资指小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8、消耗性物资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不属于存货,按照生物资产进行披露)。

存货包括:生产成本余额、制造费用余额、原材料、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指的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的分类管理法可以实现的作用有:压缩库存总量,释放占压资金,库存合理化与节约管理投入等。

程序

1、把各类库存物资全年平均耗用总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价,计算出各种物资耗用总量及总金额。

2、按各品种物资耗费的金额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并分别计算各种物资所占领用总数量和总金额的比重。

3、把耗费金额适当分段,根据一定标准分为A、B、C。

扩展资料

A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1、按照需求、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入库,最好能做到准时制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能够使库存保持最优的有效期,能够降低仓储管理费用,能够及时获得降价的收益:当然季节储备和涨价前的储备也是不可避免的。

2、按照看板订单,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货,最好能做到准时制出库,避免物品长时间储存在生产线或客户手中,造成积压损耗,造成虚假需求和超限额库存,不利于均衡生产和经营。

3、随时监控需求的动态变化,分析预测哪些是日常需求,哪些是临时集中需求,使库存与各种需求相适应。

4、科学设置最低定额、安全库存和订货点报警点,防止缺货的发生;了解大客户的库存,在需要的时候临时调剂;监控供应商的在途物资品种数量到货时间;与供应商和用户共同研究替代品,尽可能降低单价;制定应急预案,补救措施。

5、每天都要进行盘点和检查。

6、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对MRP系统控制的物料需求并不适用,它面对的是最终产品。对于连续均衡的生产,每一个相关物品都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即使是一个螺丝也能够让生产中断。因此,也要注意一些关键物料的管理,不能一味地强调A类物品的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BC库存分类管理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116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