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讲义会计第一遍

feion1992024-07-24  7

可以做习题近些年已经向真题靠拢,但总体上难度还是略大于真题,作为第一轮学习轻一章节练习作为配套习题是不合适,容易迟滞进度并不能让你对注会考试试题有一个真实的认识。比较合适的是只看老师讲义的里的真题,或者做分章节的历年真题,这个现在基本上各大机构都有,第一轮在扎实的基础上还是要尽量快一点,大家要明白注会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想通过一轮把知识点学明白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要尽快进入第二轮的学习,但这也不是教唆大家不求甚解,一定要自己把握好平衡。学习一章做一遍题,而且要扎扎实实的去做后面的练习题,(配合轻一较好)。有这样的效果:不至于基础不牢。你看了视频和书感觉是懂了,但是一到做题就会发现丢三落四或者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每章要把基础打牢,就算到了后来学了很多知识忘了前面的也可以记得不少,有利于后来节约时间。会计财管税法就像小学初中时学数学的方法吧。战略和审计、经济法我感觉最重要的是理解的基础上的解题思路。当然记忆还是必不可少的了,适当复习有利于提高记忆水平。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我只说一下我的做法,你也可以找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编制、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略有变化:增加利得与损失的概念。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5.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考点三】会计核算的13个一般原则(掌握)   1.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有6个   (1)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2.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有4个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教材的内容每年都会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动,对于目前备考2021年CPA考生,很多人会问及旧教材是否能用的问题,究竟哪些科目可以使用旧教材进行备考?我们来看看吧。CPA哪些科目能使用旧教材?一、《会计》这个科目大家可以尽情的用旧教材!因为《会计》教材第一遍开始预习肯定会遇到巨大的困难,所以深空网给大家推荐的组合是旧教材搭配老师的课件和讲义,这样可以帮助大家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通过讲义标志重点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至于太痛苦。二、《审计》《审计》科目的旧教材可以作为辅助资料使用!这样做的原因不是说教材不重要,而是你先啃教材一定会痛不欲生。《审计》的教材是最典型的满嘴汉字,却不说中国话的典型代表,生啃肯定难受。所以推荐大家先用听得懂的课件去了解《审计》这门学科,有空就翻翻教材,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提升理解。另外,尽管《审计》这一科的变动不是很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之前中注协发布了《五项审计准则》,分别是:职业怀疑、函证、收入确认、关联方以及货币资金审计五项内容。因为部分内容在教材没有体现,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在2021年教材中,我们在使用旧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跳过,具体变化如下:不过,审计比较侧重实操,而且其各个章节基本都是根据实际的审计流程设定,所以整体来说的话,《审计》每年的变动幅度都不大,它的内容较多,考生可以提前利用旧教材进行复习,只需要特别备注下可能发生改定的内容即可!三、《财管》旧教材作为公式手册使用,重点在公式,公式是不会变的!我们都知道,财管是一门靠做题成功的科目,教材上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公式以及加强公式理解的文字,一般看过就能懂。所以不用在教材上花太多的时间,主要还是在做题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3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