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区别,注会考试试卷都是全国统一的,而且考试出题也能保证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往年总有考生反馈,两场的难度不一样,但实际上这么多套题目,难度都是统一的。中注协都是统一出题,综合控制难度系数,不会刻意偏向某一场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在部分考区实施《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四个科目两场考试。主要是由于参加以上四个科目考试的考生人数较多,考点和机位相对紧张,这样安排有利于优化考点和机位资源。
注会考试内容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五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的考试。只有通过了专业阶段全部科目的考试,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
在往年考试中,为了节省备考时间,很多考生都会同时报考中级会计与CPA两门考试,大家可以利用这两门考试之间的关联性来提高学习进度,对此,深空网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下中级会计与CPA考试科目之间的相似度。考试科目比较1、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注会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经济法》、《税法》、《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2、中级会计的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科目重合度分析1.注会的《会计》和中级会计的《中级会计实务》的重合度超90%。总的来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更少、范围更窄、考核要求更低。相比注会考试,中级没有涉及股份支付、租赁、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商誉减值、设定受益计划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章节去讲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但这两部分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在中级的其他章节内会有所体现。2.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的《财务管理》,二者的重合度在80%。中级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范围面很广,几乎和注会差不多,不过学习的内容整体比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浅,是注会的缩略版,比如注会中的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第十九章责任会计浓缩到了中级的第八章成本管理。但中级会计没有涉及期权、企业价值评估、产品成本计算、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中级会计多了第九章中的纳税管理,不过这部分不是考试重点。3.注会和中级会计的《经济法》,二者的重合度在60%。中级会计经济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民法、商法、税法和经济法。民商法内容和注会大体相当,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新增了仲裁与诉讼相关内容和保险法的相关内容。税法相关制度部分需要学习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内容(注册会计师的《税法》有此内容);经济法相关制度多了预算法、知识产权法和政府采购法相关内容。
会计中级和cpa相同科目有《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从两者的考试科目情况看,中级会计职称的《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分别对应着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虽然二者在科目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在教材的编制上、考试重点的侧重上及考试范围上则有较大差异。两个考试都需要注意的是,它们都有考试年限限制。CPA一共分为了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部分的考试,专业阶段共分为了六个科目,考试必须要在5年内通过这六门科目,才能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综合阶段考试。而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2年内全部通过三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