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可以一年考下专业阶段6科。报名简章规定,cpa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cpa各阶段考试科目 1.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2.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按照合格科次与出考科次的比值测算,2018年专业阶段考试6个科目的平均合格率为,如果基础非常好且备考时间十分充沛,一次报考六科,可以更快拿下cpa证书;如果备考精力有限,那么,建议一次罢考2-3科通过的可能性会更大。更多关于cpa可以一年考下来吗,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注册会计师一年过六科很难。在会计行业中,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难度是很高的,2021年的考试通过率为,这个数字代表了一万人中大概只有一人完成了一年六科的挑战。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包含了专业阶段6门考试科目和综合阶段1门考试科目,专业阶段考试成绩有五年的有效期,考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不用一年报考全部科目,争取通过考试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建议考生还是稳重报考,认真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六门,包含了《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只有一门,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会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80分钟;《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0分钟;《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10分钟。如何搭配报考注册会计师科目?1、报考1科:会计、经济法、战略任选1科;2、报考2科:会计+税法,会计+经济法,战略+经济法,经济法+税法,财管+战略,会计+审计;3、报考3科:会计+经济法+税法,财管+战略+税法/经济法,审计+战略+税法/经济法,会计+审计+税法,会计+审计+战略,战略+税法+经济法;4、报考4科:会计+战略+税法+经济法,审计+战略+税法+经济法,财管+战略+税法+经济法,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会计+审计+战略+税法,会计+审计+战略+财管;5、报考5科:可以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一门比较简单的或者自己擅长的科目。
备考注册会计师一年过6门可以,但是考试的通过可能性非常渺小,如果你是全职备考或者是学生备考注册会计师,可以试着一年报6门考试科目,即使没过下一年可以继续报名。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有哪些?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有6科,分别是《会计》、《审计》、《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有两科,分别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注会哪几门一起备考比较好?在注会考试科目的报考搭配上,鉴于大家一般都会选择一次报考2门或者3门,因此,这里详细为大家推荐2门或3门考试科目同时报考的搭配方案。1.会计+税法/审计:从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上来看,会计与税法是非常适合搭配在一起进行备考的,尤其是在税务处理上,考生一方面需要准确计算,另一方面需要编写会计分录。同时,审计科目的学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将审计与会计搭配在一起,也是比较好的选择。2.财管+战略:在以前,财管科目和战略科目是同一个科目,在后面的章节知识部分,内容的相关性特别强,两者放在一起备考几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报考规则,对减少备考压力非常有帮助。3.会计+税法+经济法:会计与税法的内容相关性强,比较适合放在一起备考,经济法科目相对简单,单配在一起备考,不会使得备考压力过大,适合备考时间不是很充裕,但想多通过考试科目的考生。4.财管+战略+经济法:财管与战略几乎成为一个固定搭配,在此基础上,考生如果是非财会专业出身,缺乏会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再选择一门相对简单的经济法,这样一次性通关3科的可能性会很大。注册会计师备考建议一、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客观题当中出现的考点,需要考生回归题库,巩固题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努力去理解并加深印象。相比较客观题而言,主观题的难度就要高出许多了。在注会考试中,主观题所占的分值比例是比较高的,如果主观题丢分严重,通过考试的几率就不高了,如果做主观题能够得心应手,并会举一反三,那么拿到高分也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开始做主观题如果得分不理想没有关系,考生们可以先参考答案,然后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学会将知识点与习题相融合,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主观题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二、高效记忆,将复习重点落到实处复习是将教材由厚变薄的一个过程。大家在后期复习的时候,花一些时间将教材中重点标记的地方仔细研读,然后去消化这些关键点,再查看做错的习题,错题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是自己薄弱环节,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