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票据进行区分:如果说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入肯定讲的是不含税收入如果说的是普通发票的话,收入肯定是含税收入。
2、根据纳税人的性质:如果是零售企业,一般来说都说的是含税收入,如果是生产企业批发等,一般来说讲的是不含税收入,运费都是不含税的,所以在计算扣除是按照票面的7%作为进项税抵扣。
扩展资料:
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财税〔2013〕37号印发《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该《办法》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应税服务,税率和征收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税收减免,征收管理,附则8章53条,自2013年8月1日起执行。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1〕111号印发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通运输增值税
第一章《税法概论》是注会《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并非重点章节,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盖好《税法》这座大厦,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不可大意也!为了以后各章的复习理解,希望大家还是要把基础打好,对本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一章的内容: 一、本章三大重点 本章的内容都属于考试大纲中的一级知识点,也就是要求最低的一级,虽然如此,本章的内容也依然是有重点的,主要在于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 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出题的可能性,主要就在这三节内容,其他节次可以做一般性的了解。 二、重点节次要点归纳 第一节: 1.税法与税收的特征、含义、相互关系 注意关系:有税必有法,有法必有税。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税收法律关系 包括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产生、变更、消灭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注意构成:权利主体(双主体),权利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3.税法构成要素 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纳税期限。 注意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注意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4.税法分类 5.税法地位及与其他法律关系 第三节: 主要是税收的各个立法机关的划分。 第五节: 1.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划分为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注意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和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这是一个考点,注意选择题。 三、复习提示 第一,本章非全书重点,考查方式为客观题,一般只占1-2分的分值,所以知识点以理解为主,知道是主要讲的内容就行了。 第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虽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仍然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不可轻敌。
1、 根据票据进行区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不含税收入。普通发票是含税收入。
2、 根据纳税人的性质:零售企业是含税收入。生产企业批发是不含税收入。
运费都是不含税的,所以在计算扣除是按照票面的7%作为进项税抵扣。
一、销项税额的计算
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入和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其计算方法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一)一般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销售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即价外收入,如违约金、滞纳金、赔偿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等)。
(二)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也是必须全面掌握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考试出题都是非常严谨,一般会在考题中注明价款是否含税。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没有注明,可在考题中的其他条件里寻找线索,例如会告诉你商品的出厂价多少,这个往往是不含税的;而告诉你商品在销售时的售价,一般来说就是含税的。运费也是这个道理,一般告诉你的运费都是含税价,但也不排除题目告诉你是不含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