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重要性水平

feion1992024-07-24  2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一)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16点因素,参见教材169页。(学习要求,读懂,会运用,做题时能够注意到这些要点,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可以联系风险评估的内容) (二)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属于财会行业金字塔顶端证书,注会持证人也属于会计水平非常高的人员之一,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是进入财会中高层管理的标志。 注册会计师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涵盖的知识量全,难度高,也正是因此,注册会计师也是比较罕见的高端财会人才。 而且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6科的知识量,几乎是涵盖了财经与金融相关的知识体系,深入且面广,被誉为横跨财务与金融行业的通行证。简单来说,注册会计师中的会计科目,其隐含学习者的基础是需要MPACC(会计学专硕),就是会计学研究生的水平! 注册会计师不仅对会计的要求非常高,对审计、税法、经济法等各方面的要求也都非常高。一般注册会计师会在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工作,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执业注册会计师是国内具有唯一的审计签字权人群,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公开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审计才可以,有了注会证书,相当于进入了财会高级技术领域。

中华。会计网校忘情水回复:1、X=K/Y,这个说明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反比关系,审计风险一定,重大错报风险大,检查风险就一定要小。2、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00,那么2000元以上的金额都是重大的,都要对其执行审计程序,如果重要性水平为4000,那么只对4000元以上的项目交易进行审计程序,所以重要性为4000远的比2000的审计范围小,风险就小。也就是所做的范围越大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和“言多语必失”的意思差不多。

中华。会计网校战咻回复:计划审计工作时:1.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的重大错报。 2.评估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 1. 含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2.目的:(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由于未发现的错报和不重大错报汇总后就变成了重大错报情形,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以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二、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3.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4.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由于审计风险是既定的,因此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反向关系:当重大错报风险高时,检查风险必须低。因此注册会计师要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三、确定重要性水平1.目的:发现金额上的重大错报2.考虑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既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波动幅度。3.从数量方面考虑(1)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基准(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费用)*百分比(5%、) (2)认定层次——可容忍错报(不存在重大错报情况下,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考虑因素:各认定的性质及错报可能性、认定层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关系、其他4.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调整:(1)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不能降低) (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39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