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会计师报考人群中,包含了不少第一次报名参加注会的考生,目前,很多人已经提前在为2022年注会考试做准备,作为第一次报名的你需要注意些什么?注会考试报名前要注意什么?一、提前了解注会考试信息第一次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免疑惑较多,考生要了解清楚各类信息,对于一些注意事项提前掌握。注会专业阶段考试共有六门科目:《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各科成绩有效期为5年,单科成绩失效后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六门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部分科目知识联系紧密,考生要做好规划,合理的科目搭配,才能逐个击破。二、提前准备学习资料2022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还未公布,还不知道今年会有哪些新变化的考点。第一次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如果等新教材到手再作备考,时间上一定会来不及。因此考生可参考去年的教材,提前准备学习资料。基础较差的考生还可以报班参加网课学习,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备考,通过考试的几率会更高。2022年注册会计师报考建议1.《会计》+《税法》—适合首次报考的考生《会计》+《税法》这一报考方案,适合首次报考的考生。学习《税法》要掌握基础会计知识,这两个科目相互联系较高,零基础考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来说较小。2.《会计》+《审计》—适合有基础的考生《会计》和《审计》是考生公认难度最大的两科。如果在第一年就顺利通过这两科,接下来的备考就能轻松很多。这个搭配适合会计基础好、有较多时间备考学习的考生。
初次报考注册会计师建议考生优先选择会计学科,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审计、税法、经济法、财管等科目。对于初次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我们一般都推荐先报3科,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报考更多,如果时间很紧张至少也要报考两科。
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的专业阶段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管、税法、战略、经济法。对于这六个科目,我们需要在连续的五年内通过,否则成绩将面临作废。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初次备考的学习动力十足,具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备考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因此备考的效率也就非常高。
鉴于此,我们推荐大家初次报考时可以尽可能多的报考科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初次备考的锐气,一举拿下较多的考试科目,这样会使得后续的备考更加轻松,提高考试的通过率,避免出现“一鼓作气”之后的“再而衰,三而竭”的不利备考局面。
初次报考注册会计师,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明确报考注会的目的,找到学习动力,制定周详的备考学习计划。以下从不同考试科目的角度为您具体介绍做好注会备考的方法和策略:
《会计》:会计是注会其他科目的基础,建议先学会计,不以通过为目标,要以掌握为基础,毕竟学好了会计,才会顺利拿下其他科目。
考注会第一年可以报考会计、税法和经济法,这样报考适合一年报三科的考生;如果不想有太大压力,也可以一年报两科,报考会计和税法,也可以只报考一科会计。会计是注会的基础,所以考注会第一年报考的科目中必须要有会计。注会科目的报考建议1、一年过三科一年过三科,第一年的考试科目选择《会计》、《税法》和《经济法》,首先会计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其次《税法》能帮助理解《会计》上所得税会计章节的内容,以及增值税相关的内容,而《经济法》则是考虑到难易搭配,搭配一门相对简单的科目是比较好的。在《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门较为简单的科目中,《经济法》对于理解《会计》中的一些优先股,合并报表等能够提供一些其础知识,这三门搭配一起,相辅相成。第二年的考试科目就是剩下的《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选择两个难度中等和一个较为简单的科目,难度搭配刚刚好。因为《财务成本管理》和《会计》不放在同一年考试是因为会计报表和财管上管理用报表逻辑结构是不一样的,放在一起容易学混,而且有第一年学习的会计基础后再学习《财务成本管理》会更方便理解。《审计》和《会计》关联性不大,需要背诵的知识多,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则相对轻松,穿插其间学习也能缓解考生无聊的情绪。2、一年过两科第一年选择《会计)和《税法》,这两科搭配一起备考无论是从关联度还是以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都是比较推荐的,两科融合的知识点大概有三成。第二年选择《审计》和《经济法》,因为《审计》需要有会计基础,在第一年学习了《会计》后,《审计》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经济法》属于难度较小的一科,二者搭配起来备考压力不是很大。第三年选择《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科的搭配属于“一难一易”的结合,两科在理论思维上有较多相似之处。《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较大,需要记忆的公式比较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记忆较多,案例分析最重要。注会考试合格标准注会专业阶段各科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合格标准为满分的60%,即60分。因综合阶段的考试科目将试卷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分开考试,因此综合阶段的合格标准为两张试卷的合计分数达到60分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