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4年,终于我胜利了。我对所有人说:请允许我高调一次,请允许我痛快的高兴一次。其实不是因为想到考出后自己的将来,我只为这次胜利。从我的生命中有考试开始计算,我不是的,但是都是顺利的通过了,除了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我的考试生涯中第一个坎,现在我迈过了,所以我的反应失常了。 不多说了,介绍我的笨方法吧,虽然我过的也不容易,但是我觉得有些方法还算比较好,尤其是我引以为傲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即使考了5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OK Let""s begin ! 先说时间的安排吧:我觉得自己最开始的时间安排的很不合理,每次都是全部报考,结果后来时间不够几次考到50几分,结果拖了4年。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两门或者三门能比较安排的开,所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复习的时候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我最后一次考两门,我这么安排的:白天如果单位没事,上午审计,下午财务管理,第二天顺序调换,以此类推。晚上的时候:审计两小时,财务管理两小时。这个安排我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执行,如果因为其他的事情耽误了,晚上就少睡一会。下面分科介绍吧: 首先说会计:我曾经在中级的交流区里说过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很笨,就是在复习的时候准备个笔记本,看到每一章的时候要这样总结本章涉及的分录:1、什么情况下;2、具体分录;3、金额怎么确定; 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借:现金 提取金额 贷:银行存款 提取金额 这种方法尤其对后面几个大的章节很有用的,总结好了,就背下来,做题的时候套上去,也可以边做题边总结的。不知道大家懂我的意思没? 其次财务管理,虽然我考了5次,但是最后一次考试总结的时候我才发现开始的时候不是我不会只不过没看透,每次考试都觉得题很简单,每次都在想如果公式我背会了就过了,但只有最后一次才透了。首先无论你考了几年,无论你每次考多少分,只要需要参加考试,拿到新书后从头到尾仔细的读一遍,不要放过每个细节;然后又是总结了,先总结章节出现的公式,要做到不看书把公式全部默写下来,再总结每一章在历年考试中和做题中都出过什么题型,遇到的都记下来,然后做到会为止,还有书上的例题(尤其10章和成本的几章),找出历年考题,你会发现好多题和书上的例题都是一摸一样的就是换了个数,比如有一年的标准成本综合题和04年的几个企业价值计算的题,所以对书上的例题要做到连续两遍自己可以一眼不看书就做出来;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是在一个帖子中看到然后自己才注意到的),做题没做出看了答案觉得自己就会了,其实真会了吗?我一共买了两本联系册,都做了至少两遍,有些重要的大题做到不用看答案就会为止。 还有一个就是财务管理是有点规律的,大概是3年一轮回,老师讲课时说的重点章节,一定要会,在考试的时候极大可能出题,但是题型就不一定了。 还有剩下的三科,税法我想说,如果你会因为一个小问而影响做题的心情,那么平时的时候小税种一定要背,因为我第一次考就因为大题中几个小税种弄的心情很不好,结果50几分。剩下两个我就更没什么经验了,我只能说:书一定看熟,该背就背,做题。 只有这么多了,还想提醒大家,书是一定要看熟的。上面的方法多数对付大题的,多看书小题才能好应付,看到书变黑希望就大了,呵呵。还有考友问我参加辅导班的情况,最初考试的时候是参加过的,去年的时候在网上听的课(我不是做广告的),呵呵,这样自己可以安排时间。还有经常在论坛里交流也很有好处的,人多力量大,我有很多疑难杂症都在这里解决的。 还有就是教材的问题,可能我自己太笨了,我很少发现书上的错误,但是根据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经常关注一下相关网站上是不是有更正,还有多和考友交流一下,会了解很多考试信息的,其实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我觉得如果教材有错的话,考试老师也会考虑不出题的。
在报名的同时,有很多考生也已经进入到2022年CPA复习状态,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下面深空网分享几点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策略,希望有所帮助。一、做好规划5年通过6科,备考周期长,一般推荐考生用3年的时间考过。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效率、时间规划等因素,做好备考学习规划和科目搭配规划。《会计》和《审计》是注会6科中最难的两科,越早攻破这两科,压力就越少,就更能有好的心态挑战剩余的科目。因此建议第一年报考《会计》和《审计》。如果觉得有压力,也可以尝试《会计》和较为简单的《经济法》组合。二、教材学习教材上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在拿到教材之后,我们先翻看目录,了解这一科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去看各章节的内容。基础薄弱、学习教材有困难的考生,可以结合网课学习教材。相比较文字,我们的大脑更倾向记住画面和声音。当然,教材也不能忽略,毕竟出题围绕的重点还是教材。有部分考生备考时间不够,想着直接刷题,但基础没打牢,答题的正确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学习教材后,再做题,先把书上的例题要认真地做一遍,明白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如果剩下的备考时间真的不够,根据往年的经验,考点一般集中在一些重点章节,专攻这些重点章节“抢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心态调整注册会计师考试有着难度大、周期长的特点,要求5年通过6科,却只有平均20%-30%的通过率。因此,注册会计师考试既是知识能力的考查,也是心理素质的考查,良好的心态是通过考试的关键。据统计,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出考率都低于40%。导致出考率低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考生的心态,注会通过率这么低,怀疑自己能不能考过?能不能5年内考完?考到注会真的对自己有用吗?在复习备考中遇到难题,也很容易出现挫败感,从而放弃。
一位年轻的学子用生命里只有cpa来描述他备考的日子:那段时间每天忙忙碌碌,梦里梦外全是cpa,最大的奢侈是每个月去一次期刊阅览室,泡一个中午,浏览一个月来的杂志,暂时让头脑脱离cpa考试。杂志《散文》是他最爱的,他每期必读。在阅览室看散文,本意是想让头脑休息一下。可是即使他在阅读有关古楼兰的散文时,cpa也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楼兰文明渐渐走向消亡,沿着这条塔里木河,明明知道已没有了罗布泊大海洋,明明知道前方是尽头,它仍然拥动着激情澎湃,然后平静地流向死亡,罗布泊那是沧海沙漠的变迁,那活着不死1000年,死了不倒1000年,倒了不朽1000年的胡杨就是他们屈死的魂阿,倔强地挺立着渐渐风干的躯体,仿佛天问。”这位cpa考生,在备战cpa考试的过程中,在神秘的古楼兰文明、塔里木河、罗布泊和阿拉干的胡杨中为自己寻找精神支柱。 我们来看一位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堪称骨干的老考生的自述: “我已是第6年参加cpa考试了。去年仅差会计未通过,今年不得不重考了审计。连考四年的会计,分数是每况愈下:1999年56分,2000年57分,2001年42分,2002年的分数恐怕也不会理想。” “1984年,我从冶金财会中专毕业,分配到一个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工作。多年来,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迟到、不早退,甚至没有休过一个年假。一直锲而不舍地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多年来工作岗位几经更换,从厂机关到荒远的江边泵站;从马达隆隆的生产第一线,到外县农村的加油站,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几番挫折、几番痛苦,我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我深知学习是书生立身的本钱,也是我孤身在外拼搏奋进的砝码和优势。因此,无论是在机关人声鼎沸的科室里,还是迎着日出在松花江畔巡检;无论是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可以摸得到子夜星宿的高高的炼油塔上,还是在酷暑中,手握油枪为车辆加油;无论是在下水井里挥汗如雨,还是在暴雨中爬上七十米高的装置,扳动阀门处理事故;无论是在楼上喧哗的麻将声中,还是在妻子女儿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我都时时刻刻没敢忘记学习。困了,就走出去,独自在月光下徘徊。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早已进入梦乡而我独醒。倘若是雪夜,几乎可以听得见落雪的沙沙声,于是仰起脸来,雪花就落到脸上,漫漫融入心田。 “这些年来,为了学习,我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读书已成为我唯一的嗜好。我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中专毕业为起点,边工作边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获得了会计本科学历,通过了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会计师、审计师的职业资格考试。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组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并上市,我所在的单位也随之经过了优化组合、企业改制上市、主副业分家重组、部分人下岗等变革,而我这个长白山下三统河畔的农村孩子,从19岁孤身一人来厂,凭着农村孩子的质朴、踏实,凭着东北人的粗犷豪放,凭着骨子里山东人血统的倔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认真学习,靠自身的努力,凭着坚强信念,靠刻苦钻研和熟练的业务,直至不惑之年,才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逐渐成为单位会计、审计领域的业务骨干,得到了上下的认可。 “1997年我开始参加cpa考试,当年通过了审计科目,1999年、2000年、2001年又分别通过了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科目。然而我却始终不能通过会计科目。仅一步之遥,却又似水中月、镜中花,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 “2002年已是第6年,1997年通过的审计成绩已经作废,2002年不得不重考审计。为了备考会计和审计,我分别参加了市里的辅导班,参加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网上辅导,参加了中华会计网校的网上辅导,邮购并找到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近一年来,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早晨4:35,闹铃会准时响起,晚上11:30后我才离开书桌。除了辅导明年中考的女儿学习,我每天反复学习会计和审计。我信心百倍,胸有成竹地跨入考场。然而,考完会计,就像是一场噩梦。cpa资格将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然而,噩梦醒来,太阳还在升起,地球还在转!还要振作起来,还要面对勤劳的妻子、还要鼓励明年中考的女儿,还要上班面对同事,于是重新打起精神,继续操练。重整河山待来年!” 在cpa考生中,这种中年人工作家庭应考一肩挑的例子俯拾即是。有一位自认还算幸运的年轻考生,前四门是顺利过关,但是历经五个春秋,胜利的果实却没有瓜熟蒂落。他的考试历程在年轻的考生中很有代表性: “今年我第五次参加经济法考试。我1997年考完中级会计师后,1998年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cpa的审计和经济法。考试结束之后感觉并不好,结果却出乎意料,审计60分,经济法43分。有了第一年的意外收获,第二年便满怀信心地报了一门经济法,决定一年一门爬上cpa的台阶。一个多月来,我起早贪黑,可是踏进试场拿到考卷,人就傻了,感觉比第一年难多了。我没熬到100分钟就放弃了。结果在意料之中:34分。第三年即2000年,我与几个同事一起报了名,冲动之下一下子报了剩下的四门。拿了书之后,把书往办公桌抽屉里随手一丢就没在意。直到8月初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整理抽屉时才想起此事,于是将书带回家,无聊时随手翻了一下会计,觉得不难,于是一路看下去,感觉还不错,便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读了一遍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但是再去看经济法时,却找不到一点感觉,于是决定放弃经济法。在考场上,虽然感觉不好,但还是坚持到最后。12月份成绩出来,自己都不相信,竟然侥幸过了三门:会计60分,税法60分,财务成本管理62分。 “有如此收获之后,我就非常认真地对待剩下的最后一门。2000年国庆节过后,我就拿起经济法书。可是一次、两次,甚至到了第四次,我每次看书的感觉都不好,对书的内容仍然很陌生。为了能攻克这最后一门,我硬撑下去,直到临考时,状态渐渐地好起来了,熟悉了书本的内容,还做了不少习题和模拟试题,而且分数都还不错。我满怀信心地进入考场。当结束的铃声响起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就以cpa的眼光看着同考场的同仁。在这等候成绩的70多天里,我就等着去拿cpa证书了。12月17日,我拨通了查询电话,电话里那一字一顿的声音告诉我:53分。当时我懵了,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我认定是信息错了,因为数据库错误也是正常的。我再一次拨查询电话,可是由于无数的考生在查询,电话就是拨不通。随后几天我连续查询,证实我确实功亏一篑。那时的感受我至今无法用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