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的公式需要理解性记忆。
公式一:会计等式
(一)基本的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二)拓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公式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将上述公式变形之后,可得到: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公式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一)个别计价法
(二)先进先出法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1.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2.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3.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公式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1.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2.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公式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一)毛利率法:
1.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2.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3.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4.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初级历年试题<
(二)售价金额法:
1.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3.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4.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公式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年限平均法:
1.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额
(二)工作量法:
1.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
2.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四)年数总和法:
1.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总结的初级会计实务必备公式,大家一定要抓住最后的时间,记住公式,学会理解和应用,在做题时注重提高正确率与速度,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与付出,大家一定会顺利通过初级考试哒!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的合计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的合计数,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出存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成本=月末库存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所以该题:存货单位成本=(8000+400*78+600*81)/(100+1000)= 发出存货成本=(300+500)* 月末库存成本=(8000+400*78+600*81)-63056=24744
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死记硬背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会计主要是来源于我们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专业处理,也就是会计处理。以下是主要的一些内容。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 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受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 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 #会计职称考试# 导语】在每一次发奋努力之后,必然有加倍的奖赏等待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拿到会计职称证书绝对没问题。 会计职称考试频道。祝大家备考顺利! 【主要内容】 会计等式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概述 【知识详解】 知识点: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提示】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提示】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提取现金两万元。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借款8000万元。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价值5000万元。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偿还前欠款。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企业投资者抽回投资款3000万元。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到期的应付票据2500万元,因无力偿还转为应付账款。(欠票改为欠钱)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将企业债务5000万元转为实收资本。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资本公积3000万元转增资本。 以上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主要分为3种类型: 1.经济业务使等式左右两边金额保持不变(1、6、7、8、9) 2.等式左右两边金额等额增加(2、3) 3.等式左右两边金额等额减少(4、5) 【小新点】没有会使等式两边一增一减的经济业务! 【总结】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等式的一边或两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反方向的等额变动;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