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点有: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应与国家预算管理相适应,以预算和业务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有权责发生制的结账基础。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核算有关收支结会,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
意义有:正确组织预算财务收支核算,有利于促进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严格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活动,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认真分析预算财务收支执行进度,有利于调节资金供求,合理调度资金。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财务其实也是可以融入业务当中,管理会计(财务BP)已经成为企业香饽饽,财务BP不光要懂财务,熟悉财务各个模块的工作内容,还要了解业务,业财融合。
熟悉业务运营模式,助力业务对业务财务流程梳理和优化,提供及时、周到的财务支持,并输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和解决方案,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经营决策支持。
事业单位会计由于它的性质和具体任务与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核算对象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又要核算经营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②会计结账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③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广,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余超,还要核算成本费用,计算收益。④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满足会计核算要求,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既有预算资金收支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经营支出明细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等,而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中无此表。
行政单位收入类科目包含“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而事业单位收入范围非常广泛,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多个科目。
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共部门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讲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对资源分配做出决策以及评价主体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反映主体对受托资源管理责任。
(1)提供关于财务资源的来源、分配及其使用的信息;
(2)提供关于主体如何为经营活动融资并满足其现金需求的信息;
(3)提供有助于评价主体为经营活动融资,以及为满足负债和承诺能力的相关信息;
(4)提供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的信息;
(5)提供有助于评价主体在服务成本、效率和成果等业绩的总体信息;
(6)提供表明资源获得、使用是否与法定预算相一致的信息;
(7)提供表明资源获得、使用是否与法律和合同要求相一致的信息。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单位业务资金活 动情况的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单位业务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 系统、连续地反映和监督,以加强预算、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一门专业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 计既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信息系统,又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