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从事经济活动并需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和定期报告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
会计上假设企业法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2、持续经营假设
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持续经营假设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揭示的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产生的前提,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如果企业出现了不能持续经营的状况,例如企业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会计便由持续经营会计转向清算会计。
3、分期假设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便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4、货币计量假设
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扩展资料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假设
VID_20190421_152133
如图
会计简要介绍: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为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基本假定。
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的作用:所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通俗的说就是你现在正在某个单位做会计工作,这个单位就是所谓会计主体。会计主体这个前提非常重要,在会计实务中它界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因为有的会计业务,如你单位赊销给某公司的产品,对会计主体来讲是债权。如果对于购货单位来讲,就变成债务了。持续经营的意义: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会计分期的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