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的会计分录

feion1992024-07-25  1

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正数(增加),记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负数(减去),记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正(增加)数,记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负数(减少),记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综述: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50000*25%=1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00*25%=125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2500。

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

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百度百科——税务

你看看下面的能明了理解了不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结转: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也可以偿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或验算上述方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当期没有发生税率变化,则简单至极,只需考虑永久性差异(即税法根本不让抵扣的税会差异)的影响。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和递延)等于当期的(利润总额对应的所得税费用)加上(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致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少抵税的损失)减去(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多抵税的利益)减去(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至的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纳税时少纳税的利益)加上(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纳税时多纳税的损失)加上(其他永久性差异如罚款赞助支出对应的所得税). 其他那些本期发生了或者转回了的什么东西暂时性差异都不管.

例如,本期收入为200元,成本为100元,未有其他交易发生,其中管理费用全部核算的是本期折旧额,其中,会计上我们计提的折旧是50元,而税务局认定我们可以每期计提80元,那么我们算出来的会计利润=200-100-50=50元,而纳税调整时我们应当调减30元(80-50),应纳税所得额为50-(80-50)=20元,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所得税即为20*25%=5元,借:所得税费用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另外一方面,税务局对本期折旧额的认定与我们自己计提额中间存在的30元差异为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所得税费用7.5(3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上例就是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至于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你就假设上例中我们自己计提的折旧额是80,而税务局只认50,这30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贷:所得税费用7.5至于应纳税所得额就应该有会计利润(200-100-80)20元调增到50元(20+(80-50))借:所得税费用1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由此可以看出本期所得税费用中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得出,另外一部分是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其中,计入到应交税费中的所得税费用就是真正本期应交给税务局的金额永久性差异是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该计入费用的计入费用,该入成本就入成本,没什么特别的处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59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