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责任人:科室负责人 风险点1待遇支付经办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人员政策性不强,特别是对各项社保待遇支付政策不熟悉,经验欠缺,导致前台业务经办如出现审核不严谨时,财务科难以发现 错误,存在一定的风险。 防控措施: 不断加强财务科工作人员自身业务学习,了解和掌握各项社会 保险的政策、规定,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风险点2由于人员限制,且人员对各县险种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完全掌握, 造成一人请假,他人代替时出现账务处理错误,造成财务数据经常 调账的情况 防控措施: 加大财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建立财务人员的相互学习机制, 尽快促进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确保人人都是业务能手。 3、廉政风险点 风险点: 由于经办力量不足,印鉴管理不到位,遇到下沉时没有履行印鉴 移交手续,造成印章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风险隐患 防控措施: (一)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特别是廉政勤政有关规定的 学习; (二)加强对财务印章的管理,做好印章的使用台账的登记,严 格做好外出下沉时的印鉴移交手续,确保责任到人,不出问题。
一、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很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效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
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水准上诱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二者的偏差越大,会计风险也就越大。
二、现代社会的权责结构决定了会计风险的存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治在其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中提出,会计不仅仅是记账工具,而是社会经营责任系统中的一项客观活动。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一个责任网络上,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者加入到委托人与经管人的经营关系中去的。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负有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责任。
措施: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单位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一是提升政治素质。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提升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
提升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第一,增强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构成风险防线。政府应增强相关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会计、诚信会计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