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优化财务工作环境
单位领导要为财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购买专业书籍、加强业务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进一步优化财务工作环境,不给财务人员出难题,带头执行财经纪律,切实提高加强财务管理的效果,确保本单位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各项资产安全完整、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
要加强学习。单位领导主动学习,掌握常用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主动做到不违规,对已经发生的违规现象有一定的辨识力和纠错力,管好“钱袋子”,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要带头执行。有的领导往往有“只要不进自己口袋,挑点担子无所谓”的想法,有的领导则是存在侥幸心理,明知故犯。虽两者后果及危害不同,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往往源于思想上的放松、业务上的不懂。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应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做到会计核算规范,不折不扣地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
建议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财务人员要有过硬的财务知识,同时要定期对 基层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积极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不断加大对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持续更新和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单位各项财务制度是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基础。我国现行基本财务制度并不适合所有的单位。建议各个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把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做法制度化,并落实到行动上,用制度来管理人和事,使单位日常财务工作步入正轨。
建议制定制度时,应考虑对于任何有关财务的经济事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让财务人员清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以便财务来考量和规范事项的发生过程,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同时应将财务管理重点放在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的审核、监督上,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基层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实现从源头上治理财务问题。
四、以加强监督为推手,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监管大环境
一是建议建立定期自查制度。
单位应定期进行财务自查,可以由财务人员进行岗位交叉检查,也可以聘请事务所进行外部独立审计。目的就是对发现的问题,找到根源,防止再犯。针对问题,找到管理漏洞和节点,及时堵塞和疏通。
二是要认真开展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坚持定期将财务状况和上级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纪检、监察、审计等执法执纪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仅要纠正错误,起到“免疫作用”;更要加大惩处力度,维护法律法规尊严,起到震慑力。
今后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和意见:一、围绕继续教育工作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会计理论与实务;(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其他相关法规制度二、 设立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加大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实践中有的培训单位给学员讲完课后而学员不知所以然,那是因为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出了问题;有的由于只培训一天半甚至一天,效果不佳,但也得到了财政部门的认可,那是因为培训计划上出了问题;有的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出了教学或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时却无人过问,仍然拥有培训资格,那是因为培训监督和评价上出了问题;如此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三、尝试提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有自学和接受培训两种,并规定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同时进行,且接受培训的时间不能少于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不少于24小时)。四、严把教材关,提高教学培训效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编写出实用、高水平的培训教材是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据笔者了解,广大会计人员对教材内容要求最多的是:其一,前次继续教育年至本次教育年财政部新出台的各项会计制度;其二,本地区贯彻执行财政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三,本地区办理各项会计事务的程序和方法。所以,这些内容应成为培训教材的重点,尽可能写得全写得细些。但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应学习的内容还要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即使一些会计人员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也应该写进教材。五、探索培考分离,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不要考试,目前仍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有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笔者认为,对于第一层次的高级会计人员宜采用开卷考核形式,而对于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闭卷考试的题目不宜太难,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应占80%以上,但考场纪律一定要严肃。现在有的培训单位的考试说是闭卷,但监考老师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实质上是开卷,而且相五抄袭现象严重。本来就一两天的面授,有的学员就考试时来抄一下试卷,有的索性叫同事代抄一份了事。这样,考试就成了"意思"一下,形式而已,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会计行业比较特殊,继续教育也有两个方向,实战和考证,但考证又是从业的基础。个人认为,以后实践经验相对要侧重一些,
在新形势下提升农村财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建议:先提高农村地区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想提高农村地区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政策水平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农村财会人员的招聘工作。为了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农村地区的政府可以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招聘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来农村地区工作,例如:提高财会人员待遇、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二是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在我国农村地区,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往往偏大,其所接受的财务知识很多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可以提高农村地区财务管理水平,农村地区的政府应该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例如:组织农村地区财会人员到县城进行学习、进修等,通过培训来提升农村地区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可以更好的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完善公开,加强财务监督缺乏监督,就容易产生腐败。在农村地区,要想防止财务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应该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一是加强宣传,提高村干部和村民对财务公开的认识。一方面是使村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不仅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村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村干部应该定时定期的向群众公开,积极主动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村民有权也有义务了解村里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村民应该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动的监督村里的财务工作;二是提高财务监督程度。为了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体系,村干部应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民主程度,在财务工作中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应该充分与村民协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而不是搞“一言堂”;三是积极主动的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村级财务公开作为村两委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村两委要把村财务纳入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上级部门也要对村级财务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加强对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管好资金,保障财政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应有效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建设稳步发展,也才能切实的提高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政策水平。首先,上级政府部门可以成立“支农资金委员会”,负责牵头各主管部门与当地村民、村委会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整体规划和分年度资金预算。把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让农民主动地去使用属于他们自己的资金,切实使新农村建设资金用在点子上,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其次,惠农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也需要村委会安排专门的财会人员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没有将项目资金落实的相关人员也要予以惩戒,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农民应有的权益,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再次,还要靠法律保障。对于“跑项目”的基层村干部予以法律的惩戒,并严惩在支农资金分配上贪污受贿的村干部,从而保证惠农资金可以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