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废料的会计分录

feion1992024-07-25  1

【摘要】:正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零部件加工时产生的边角余料和废铁屑及外购零部件时带入的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箱等废料。企业将这些废料出售也是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出售这些废料后应该如何进行帐务处理呢?笔者认为要视企业对废料管理的方式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帐务处理。第一种方式,企业设置专门的废料仓库,产生废料后及时集中到废料库中,办理好相关手续,并估价入帐。此时,废料尽管还是废料,但已有了专门的"归属"和"户口",使其从"帐外"资产转入可控的帐内资产,仓库保管部门的库存台帐、财务部门的材料明细帐、会计报表上的存货等均有了这项财产的记载。此时若将这些废料出售时,就需作以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现金、应收帐款等)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销项税额即将其收入作为材料销售,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相对应的,其已估价入帐的价值则作为该项收入的成本转入"其他业务支出",两者之差就是"其他业务利润"。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除了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2、根据以上规定,废料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比较合理,但是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也不能算错,但是最重要的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或计算销项税额。3、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废料收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特此回答!

原材料报废应分两步处理。第一步注销报废材料的账面价值。会计分录: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原材料”,原购买原材料时计入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要转出,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第二步按报废的原因经有关部门审批后进行处理。报废后卖废品收回的现金,借记“库存现金”;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扣除以上两项的净损失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1、废料入库,做原材料增加,冲减生产成本。

借:原材料--废料

借:生产成本(红字)

2、废料出售处理,做其他业务收入,应计算相应的应缴纳的税金。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

其它业务收入

3、结转废料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原材料--废料

在我国现行各种核算方法下,不论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还是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也不论废品损失正常与否,最终均计人产品成本,即由正品负担。这样的处理在实践中便于操作,对于小企业或者废品不经常发生的企业适用,但对于废品经常发生的企业存在一定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九条规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人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我国目前三种核算方法都将所有成本计入存货成本,并未区分正常消耗和非正常消耗,且不利于经济管理。

扩展资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三)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材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6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