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两门:英语和综合,其中英语是英语二,比英语一的难度低一点,综合包括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数学完全是高中数学,很简单;逻辑按照大纲复习也不难,写作有大小作文两篇,小作文是找逻辑漏洞的文章,有固定的模式,大作文就是一篇议论文。内容不是很难,过线不难,考高分就难了。看你报考学校怎么样了,好的学校录的分就高。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与选专业
1.选择华东理工大学的原因
因为我的本科学校是一个普通二本,担心如果选择中大、暨南这类的名校,复试的时候会因为学校的问题被刷下来。而且名校的院校线很高,上海算是MPACC考试中的水区,所以上述名校的院校线一般在240-250分左右。因此在择校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名气没有那么大,院校线比较稳定(华东理工大学的院校线一般是330左右),会计专业还不错学校,也就是广财大。同时考虑的也的学校也包括广工和广大,但是在专业方面,我认为还是广财大更占优势一点。
2.华东理工大学的报录比
华东理工大学的MPACC一般招70人左右,但是因为2018年在上海开办了三水校区,录取人数有所提高,如果想求稳的同学,建议直接选择三水校区。
华东理工大学的录取比例有大小年之分,在15、16年到时候,因为是新开专业,所以院校线很低,几乎是只要过了院校线,就可以录取。到了17、18年的时候,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上升,复试中刷人的比例越来越大,18年到时候,复试的时候刷了一半的同学下去。这种情况到了19年又有所改观,复试的录取比例甚至降到了1:1.05。
虽然高的目标能让自己有奋斗的动力,但是考研更重要的在于稳,能够从二本逆袭到985的人凤毛麟角。所以在择校时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而不是一味的去选择985高校,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本科院校比你优秀的多,所以你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大。那么怎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呢?首先,看一下本科的学习中你有没有获得过奖学金,在班里的排名如何。再者,在考研择校前,做几套历年真题感受一下,自己能否有能力达到目标院校的分数线。最后,看一下目标院校的招生情况,招生人数,尽可能的去选择招生人数较多的院校。
二、会计专硕(MPACC)备考经验分享
1.初试经验分享
1.1管理类联考
初试考察两门课程,分别是管理类联考与英语二。管理类联考又包括数学、逻辑与写作。数学考察的是初等数学,和我们高中所所学习的知识点类似,比如它包括数列、函数,但是广度与深度不及我们高中所学习知识,不包括三角函数、椭圆等。它的难点在于考题形式非常灵活,没有什么套路,这就要求大家对于基础的掌握要非常牢固。这里推荐两个老师,老吕和陈剑。老吕可以用来入门,陈剑老师的课程可以用来提高,做好1个月冲刺阶段可以用各大机构的模拟题练手。逻辑的学习可能一开始比较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一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优点在于出题套路性非常强。推荐王诚老师的课程。写作又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两个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给你一篇文章,让你找出这篇文章的逻辑漏洞并分析。论说文要区别与我们高中所写的那些看似文采斐然其实空洞无物的八股文,它的出题形式是给你一两种观点,你要有理有据的论述你支持哪种观点并分析原因。这里推荐一个公众号——今日话题,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文章的作者是如果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1.2英语二
英语二的难度要低于英语一,高于四级,但是想考高分也并非易事。英语的学习不能像如上三门课程一样在考试前才进行复习,它要贯穿在你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因为学ACCA的缘故,我并未投入大量的学习在英语中,但是也取得了86分的好成绩。这里我推荐大家几个学习英语的方法。第一是要每周背单词,不要忽视单词的作用,单词往往是解决完形填空的题目的关键。二是每天读一篇英文短文并学会自己翻译,可以买一个薄荷阅读或者英语流利说的课程。不光是初试,复试也包括英语面试,复试的英语面试主要考察大家的听力与口语水平。可见,英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数学三
辅导书:李正元粉皮复习全书+660题+108题+李林880题+李永乐真题
模拟卷:合工大共创和超越+李林六套卷+余丙森模拟卷+张宇8套卷
我在3-6月完成了数学的一轮基础学习和高数二轮强化,看完了网课,做了辅导讲义及660题和880题(只做了第二部分的练习题)的对应题目。进入暑假开始全力投入数学学习,7-9月完成线代和概率论的二轮强化,完成配套习题。并开始做讲义、全书、习题第二遍,形成对数学的大致框架。9月发布全新的数学大纲,数学增加了新的考点,考试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改变了原有计划,往年的数学真题不用来模拟,而是分部分当练习题完成。由于选择填空分值占比增加,所以接着做了2019年的660题。
11月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数学试卷上市,合工大和李林的都做了,其他老师挑着做了几套。一般是第一天模拟考试,第二天总结自己的错误,这样持续到考前。模拟卷可以多做做不同的机构或者老师的,不同的试卷有不同的风格,在考前要尽量多去尝试。
考研政治:
资料:肖秀荣讲义 肖秀荣1000题 肖八 肖四 腿姐冲刺手册
我政治开始的比较晚,每天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所以分数不是很高。7-9月看徐涛基础并配合做肖秀荣1000题。9-10月进行强化,背诵1000题和腿姐冲刺手册。11月-12月做肖八肖四。我感觉政治最后一个月最重要,此时各类模拟卷上市,并且各个老师也会划重点考点。
政治中的马哲的确有点难理解,所以报个班听一下马哲还是挺有好处的,其他的就没有必要挨着听了,拿别人的划一下重点就好。在选择资料时,可能有人会不知选哪种资料好用。我当时选资料时,有大纲解析和应试精华,就不知该选哪一个。其实,用书都是因人而异。大纲解析是将所有内容、前因后果列示出来,完整系统;应试精华将所有的重点给总结出来,比较清晰。就看你看书属于哪种类型,若你是那种必须要知道某一内容的前因后果才能记住这部分内容的人,那大纲解析比较好用;若是只看重点就能记住,那应试精华就适合。我当时用的大纲解析,看了好多遍。做题时,真题要做,因为可以看出出题和解题思路。练习时我做过高教的1600题和任汝芬的题。
关于真题,可以先看一两套看一下真题出题的思路,其他的留做模拟用。按照考试时间来安排模拟时间,比如数学是上午考,就大约按这个时间来模拟做真题。
既然决定要考研,就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抱着要考上的心态。选择考研后,我们要放弃实习、工作的一些机会,所以考研的机会成本需要我们向这些成本要回报。要考的话就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拼上一把,以后回想起来也不会后悔。
2.复试经验分享
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的院校线是223分,与上年相差不大,约80人进复试,最后录取75人。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考察的科目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英语(面试)。政治也会在面试中考察,但是不占总分。
笔试的话,中级财务会计占比最高。广财会在官网上公布历年真题,难度不低,有的题目甚至是注会考试真题。所以大家要在初试的考试结束之后就开始复试的学习。复试复习的书籍我推荐大家直接用注册会计师的参考用书,比如轻一。会计我看的是中华会计网校郭建华老师的讲义,审计我看的是金鑫松老师的讲义,财务管理我没有看注会,因为复试中财管的难度不大,主要集中在公式的考察,作业成本法之类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基本不涉及。管理会计涉及的内容也不多,我参考的是人大出版的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也包括在大纲中,但是一般不涉及。
如果是跨专业零基础的同学可以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和人大出版的财管、管会相关书籍,但是这几本书只能算给你打基础,如果想复试高分的话,还是需要找注会题目来进行练习。
面试的话是在上述科目中选择两个科目回答简答题,难度不大,就是人大教材后面的章节练习题。然后用英语自我介绍,读一段文字并翻译,接着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
三、时间安排建议
我不建议大家做一只“早鸟”,因为考研就像一场马拉松,前期太过用力,后期往往乏力。前三年可以靠一些有含金量的证书,比如ACCA、CMA、初级会计职称等。建议开始准备考研的时间为大三结束的暑假,最晚不能晚于大四开学初,即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要对自己每天的行程有一个规划,比如我的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半到达图书馆,12点结束早上学习,中午回寝室午休,2点开始下午的学习,6点结束下午的学习,吃完晚餐后去操场跑步,8点回到图书馆,11点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去之后花十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计划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赠语
墨水有限,就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吧: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一、管联数学管联的数学大多考得是高中以前的知识,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要把这些内容捡起来是非常快的。后期的过程就是一直强化做题速度,查漏补缺,以及熟悉常见的出题陷阱。另外,数学科目的出题比率一直是1:7:2,只有20%是难题。完全没有必要和学术硕士的高等数学一样这么早开始准备,否则后期懈怠了,手生之后上考场就很危险。【考试特点】速度+正确率◆ 对于参加全日制MPAcc的考生来说,对于这部分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后期一般需要达到2分半一道题左右的速度,整体要控制错误在3个以内为好。前期复习,可先熟悉一下题型,具体的复习可以安排在暑假。◆ 对于参加在职MPAcc的考生来说,大多数要求没有全日制那么高,所以完全可以不追求速度,保证做的题目都做对,在考场上要有所取舍,争取上面提到的1+7的部分都能做对,剩下的20%难题在保证其他部分完成的情况下可以争取,但是绝对不要死死纠结在一道题上。复习时先找历年真题摸摸底,再规划整个复习进度。二、管联逻辑逻辑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管理类联考的逻辑题大多比较严谨,市面上的题库也大多出自GMAT考试(公务员考试也有),而真题因为出题方向的变化(论证逻辑为主转向形式逻辑为主),其实只有近几年的有参考价值,因此逻辑题库其实是有限的,而且不少资料的题目都是重复的。如果过早就把逻辑都做完了,个人觉得不利于后期水平的维持。研友建议是,不要一上来就看太系统的逻辑书籍,最好是自己先练习一定量的题目,参考讲解自己先感悟一下,再去看老师总结的一些条款,这样融会贯通比较好。◆ 全日制考生:完全可以找一周比较空闲的时间(或暑假),使用超级题海战术,做上一两周就好了。◆ 在职考生:因为在职考生时间有限,建议将逻辑分模块复习,当然也不用像辅导书上分的那么细致,这样会导致最后混在一张卷子里脑子会转不过来。其中,形式逻辑可以直接并作一大块,论证逻辑可以分为加强削弱评价等小模块来进行。三、管联写作写作这个很好拿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在逻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习一定的套路就可以得到高分。注意,是套路,不是模板。联考对于论说文写作的要求其实也是不高的,对于十月在职的考生来说,最好在写作时可以结合企业管理的知识。但是对于一月统考,则没有这个要求。主要就是审题准确,文章结构合理。论说文高分其实是备考很难准备出来的,即使要求考到240分,论说文得到平均分以上也是绰绰有余的。不建议为了作文高分而花太多时间去准备素材什么,这一年多关注时政和财经新闻,写作的素材就够了。◆ 全日制考生&在职考生:不需要过早地准备作文。主要多关注时政与财经新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新鲜的例子就可以。四、英语二英语二是研友们认为唯一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因为这个付出的时间和回报不一定能成正比,没有见到卷子之前谁也不知道究竟会考什么。在这场考试上,大多数学生的起跑线都是差不多的,全日制的学生也不一定有多少“基础”优势,毕竟大学英语课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考试分析】考研英语和国内其他英语考试一样,极其注重精读能力,而且融合了高中语文考试的特点,有可能看得懂文章,但是依然做不对题。这个根源就在于对题目出处的定位错误,或者对于关键信息的遗漏。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提高精读的能力。【关于背单词】不推荐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单纯地死记单词,效率低下而且容易给自己形成无用的成就感。最正确的背单词方法应该是结合阅读,记住整个词组(或者说词伙,意群),这样不仅知道了意思,也学会了用法。有人说MPACC考的是智商,因为它要求你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大量试题时,快速而又准确地解答、基本读完题目就要动笔了,考场思考时间并不充足、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去取舍自己的强项弱项,拿到最高的的分数,而逻辑和数学本身因为一些偶然因素更增加了这种考试的不确定性。但不管怎样,提前做好准备复习好所考的内容,当你迈入考场的那一刻,你就达到了你目的。
2016年会计专硕。等我过了复试来回答。。。==================不知不觉写了好长,一直想着考完把自己的经验都写出来。但是可能太啰嗦了。不过真的都是我准备mpacc的精华。。。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这几天没事就写一些,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看(⊙o⊙),被我改来改去都乱了)先说一下,我成绩并不高。。。225。英语二78,管综147。复习时间短,英语又极差。所以觉得这个结果还凑合了。。。虽然成绩不高,但还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写一写。(先说一下啊,我的分数低是由于语文作文写成屎了,估算给了不到30分。然后英语特别不好。考研期间才顺便过了六级。因此管综除作文以外,我的经验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英语尤其对于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还是有很大参考性的,我的复习时间短,你们准备再充分一些的话上80没问题。)说一下我考研大概流程:我7,8月之前在犹豫考cpa还是考研。只是搜集资料,了解了一下。手机上当初有百词斩,拓词,乐词几大软件。前期闲得无聊就主要玩的百词斩,或多或少还是记了一些词。后期我买了新东方词汇书,又记不住懒得记,所以搭配着乐词背了些,乐词是新东方的软件,里面会完全跟着书的内容,而且有些词汇会有新东方老师讲解。买了一本新东方考研词汇(绿皮),闲来无事的时候背一些,不过我英语比较烂,记性又不好,所以没背多少,到最后考试我还有十多章完全没看。(一般的考研牛人准备的早的话,都建议至少翻一遍,一般都翻了两三遍,所以当时我很心慌来着,又没时间,希望学弟学妹有空的话还是多背背词汇) 还买过淘宝88元的太奇课程。我只看过里面英语词汇部分。还是很喜欢那里面老师讲的词汇,他大概讲一下词根词缀,把相同词根词缀的词归类讲解,对于记忆很差的我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也记了一些词。比如讲解--rupt词根的含义时,可以记住bankrupt破产 disrupt中断 interrupt打断。放几个笔记图片。都是当时闲着无聊抄的!虽然我顺手全写下来,但是当时一点儿都没往脑子里记,有的边看电视剧边抄的。还是需要后来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