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投资收益核算公式

feion1992024-07-25  5

一、收益率 = (收益 / 成本 - 1) x 100%

(收益:指投资周期内回笼的全部资金)

当收益 < 成本,我们的收益率是负数,也称为负收益率。

股票是最常见的出现负收益的例子。下面的例子可以称作收益率-2%,或者负收益率2%

具有保本属性的理财产品,收益总是 > 成本(或者说本金),所以都是正收益率。

二、常见收益率换算

1、投资周期

通常所说的投资以及对应的收益率,通常都是隐性包含投资周期的。

2、日收益率

日收益率指1天的收益率,日收益率是其它收益率换算的基础

3、年化收益

年收益率也称为年化收益率,从年化收益率可以推算每日收益

举个例子

成本(本金)10000,年化收益8%,那么整年的收益是:

10000x8%=800

每天的收益:800/365=2.19

一般而言投资者的收益主要包括利息与奖励两部分,利息为固定的,奖励部分因平台而异,有的平台刚上线或做活动时,一般会增加奖励部分利息。计算公式如下:利息={1+(期限/年)×年化收益率}×本金奖励=本金×奖励率现在P2P平台对投资人公布的利率一般都为年化收益率,而这个利率数字并非简单的与本金相乘即为收益,而是要根据借款期限来定,假设某平台给出年化利率12%,而借款期限为6个月,那么实际收益率为(12%÷12X6)。第三:收益计算方式——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很好理解,就是先算出全部利息收益,然后按月平均返还,项目到期后,再返还投资人全部本金。以可投可贷为例,某借款标年化收益12%,期限为6个月。某投资人出借10000元,则实际收益为(12%÷12)X10000元X6个月=600元,则每月付息100元,6个月后还本金10000元。第四:收益计算方式——一次性还本还息。至于这种还款方式,一般适用于短期而且金额小的借款项目,这种还款方式对投资者和借款人的特点都是一样的,就是简单明了,就无需赘述了。5第五:收益计算方式——等额本息。等额本息就是将贷款本金的总额与最终获得利息总额相加,即借款人要还的总金额,然后将这总金额按照规定的还款期限平均到每月还到投资人。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来看,这种还还款方式有两个显著的优点:1、带来极大的资金灵活性:从第一个月开始,投资人每个月都能获得这么多的本金和利息,投资者不用再担心投资期限较长造成的本金无法及时返还的情况。资金在等额本息项目中真正实现了有利的灵活周转;2、带来高额的复利收益:您可以将每月返还的本金和利息用于其他项目的再次投资之中,即使是一小笔钱也能为您实现高额的复利收益。这对于精通投资,善于“以钱生钱”的您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初级会计实务》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历年试题

(1)年限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5.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6.某一时段履约义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

(1)本期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成本

7.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或(总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4)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定额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部门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对内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投资收益率=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100%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扩展资料:

投资收益率法是一种平均收益率的方法,它是将一个项目整个寿命期的预期现金流平均为年度现金流,再除以期初的投资支出,亦称会计收益率法、资产收益率法。

投资收益率法的主要缺点是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资产收益率=利(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总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想全面掌握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查看投资收益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资收益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80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