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认性。会计惯例不论是成文惯例还是不成文惯例,都应该能够得到大多数行为主体的认同。从会计惯例的定义我们同样可以知道,正是由于会计惯例是会计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程序和方法,所以它被人多数会计人员所认可。2.普遍性。会计惯例的运用对象不是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单位,而是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单位,不是针对特定的某种会计行为,而是针对所有的会计行为,它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3.动态性。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会计惯例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今后,有些部分将继续保留,有些部分将会被新的规则、方法所取代。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会计这门科学特别是财务会计的发展。4.长期性。会计惯例的长期性是指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会计惯例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今后仍将存在。伴随这会计工作实践的发展,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遵循原来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力图寻找更适合的新方法和程序,使会计惯例更具普遍性。5.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会计惯例有科学的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我们知道认识来源于并高于实践。会计惯例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规律性认识,对会计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6.融通性。各国的会计惯例虽然因国情有别而内容不尽相同,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吸收国际会计惯例精华并输出本国经验的开放式系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会计这一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不断强化,这一特征将会更加显著。
(1)按其适用范围分为世界通用性的与区域性的国际会计惯例。国际会计惯例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因而它的规范作用具有范围性界定。前者是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遵守并采用的惯例,后者仅是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会计惯例。(2)按其包含的内容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国际会计惯例。前者仅包括不成文的国际会计惯例,后者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国际会计惯例。(3)按其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性的和不成文性的国际会计。前者表示以条文或文字出现的国际上会计领域里通常做法。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准则形式发布的国际公认的四个基本假设。后者是不以条文或文字出现的仅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国际上会计方面的通常做法。如“V”表示已经过帐;“O”表示期末帐户余额结平等。(4)按其借鉴、运用主体的利益倾向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国际会计惯例。国际会计惯例对其运用主体来说总有不合理之处。表现在限制内容上。限制性国际会计惯例就是指从本国利益出发考虑,不能依照国际惯例去做或做后对自己有损害的,从而不予借鉴或运用的会计国际惯例;反之,则为非限制性的国际会计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