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

feion1992024-07-25  4

账务处理系统的基本任务:

1、力求实现会计循环的自动化。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确认还不能全部实现自动化。

2、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分类。即不仅实现对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管理,还能实现对往来、部门、项目、数量、单价、外汇及汇率的管理。

3、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

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业务系统往往需要读取账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核算,而且要将处理结果汇总生成凭证送账务系统统一处理。许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往往都是从账务处理系统开始的 。

定期核对

(1)使用丁种账的账户,如汇出汇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应按旬加计未销账的各笔金额总数,与该科目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2)贷款借据必须按月与该科目分户账核对相符。

(3)余额表上的计息积数,应按旬、按月、按结息期与该科目总账的累计积数核对相符。

(4)各种卡片账每月与该科目总账或有关登记簿核对相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账务处理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

1.增加操作员:打开系统管理应用程序——权限——操作员——增加.

2.建立账套:打开系统管理应用程序——账套——建立.

3.设置操作权限:打开系统管理应用程序——权限——权限.

4.增加会计科目:打开财务应用程序——基础设置——财务——会计科目.

5.填制并保存付款凭证:打开财务应用程序——总账——凭证——填制凭证——增加——保存.

6.输入科目的期初余额:打开财务应用程序——总账——设置——期初余额

7.查询科目的收款凭证并显示:打开财务应用程序——总账——凭证——查询凭证——选中收款凭证——辅助条件——在科目里查找资本公积.

8.查询总账然后联查明细账:打开财务应用程序——总账——账簿查询——总账.

9.设置供应商档案:打开财务应用程序——基础设置——往来单位——供应商档案.

10.设置凭证类别:打开财务应用程序——基础设置——财务——凭证类别.

11.设置部门档案:打开财务应用程序——基础设置——机构设置——部门档案.

12.审核凭证:打开财务应用程序——总账——凭证——审核凭证.

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的教材书,书上的解析更全面呢。

随着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职业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均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迫切要解决问题。现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供探讨: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应应用能力,而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而学生往往也对该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证而组织教学,并没有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例如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等不做讲授; 部分专业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等更是没有涉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学生达不到很多用人单位对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中职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相关专业均在第一学期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基础会计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如此造成了学习难度加大、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练习。学生基础差导致机械性练习更有甚者,只能说一步做一步,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基础会计知识薄弱,学生用填制凭证时,会出现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等会计分录的错误,更不懂得判断凭证的类别,不了解程序等低级错误的发生。(三)教材选取不合适部分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选取的教材有所侧重,有的偏向于理论教学,有的过于偏重实践操作。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也很频繁,而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和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与以前所学习的会计相关知识不符合的情况。会计软件的操作不能与现实中的对接。(四)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二、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一)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对于中职学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能熟练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取决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机械的上机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象。如果高一迫于必须开课,本人认为可以选择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课,每周要适当的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为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提倡精讲多练。在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三)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软件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先进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务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研究,教材中的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基础差,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四)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的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账务处理系统又称总账系统,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业务系统往往需要读取账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核算,而且要将处理结果汇总生成凭证送账务系统统一处理。许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往往都是从账务处理系统开始的 。 一、账务处理系统的基本任务 ⒈力求实现会计循环的自动化。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确认还不能全部实现自动化。 ⒉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分类。即不仅实现对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管理,还能实现对往来、部门、项目、数量、单价、外汇及汇率的管理。 ⒊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 二、 账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1、遵循世界通用的复式记账原则。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简化了会计循环,消除了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许多技术环节,对会计人员的技术要求只在于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和确认。 2、记账凭证是数据处理的起点。手工账务一般是从处理原始凭证开始,而计算机账务系统一般不直接处理原始凭证,无论采用前台或后台工作方式,一般都需要由人工编制记账凭证输入系统,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数据处理。 3、部分凭证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手工系统中所有的记账凭证都要人工制作,而计算机账务系统中的部分记账凭证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实现所谓的自动转账。 (1)账务处理系统内部对于待摊、预提、摊销、损益结转等每月固定的转账凭证可由机器自动生成 (2)电算化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都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传递给账务处理系统 (3)由电子商务产生的电子凭证也可以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并传给账务处理。 4、计算机内部账簿体系有较大的变化。手工系统中严格设置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相互制约的账簿体系,但在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中,不一定存在与之对应的账簿体系。 (1)记账凭证成了第一重要的账簿,它是永久性的会计档案,是赖以生成其他序时账和分类账的基础; (2)总账一般也是一个重要的账簿,但除了科目总账之外,还应该有部门总账、客户总账、项目总账等等,以存储多元分类汇总的数据; (3)其他序时账和明细分类账在机内都不应该是永久性的,只是在查账时才临时生成,至于是否需要打印输出还值得商榷。 5、记账规则与记账程序。手工会计规定的记账规则在计算机中有些是不必要的,有些也是难以实现的。在计算机账务系统中记账的内涵已不相同,记账一般只能按一种固定的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更新各种总账文件,除了科目总账之外,可能还要更新客户总账、部门总账、项目总账等辅助总账文件。 6、内部控制已部分实现程序化。手工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平行登记、试算平衡、签字盖章等许多控制方法已不再适用,其中相当一部分控制要由账务系统自动实现。会计人员可以不理会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处理方法,只要输入凭证正确,由此产生的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绝对不会出现错误。因此,如何保证输入凭证的正确性成了内部控制的关键。 7、可以提供定期或实时的财务报表。尽管账务系统以输出账簿和固定报表为终点,但它仍然是资产负债表等外部报表的主要数据来源。由于账务系统实现多元分类和实时更新各种分类汇总信息,所以以此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得以向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以及定期与实时报告相结合的模式发展。 8、查账比手工系统更为方便。在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中,只要给出需求条件,即时就可以得到内容详尽、格式美观、本期(月、年)或跨年度的会计信息。 三、账务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账务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系统设置(初始化)、凭证处理、期末处理、出纳管理、辅助核算、账表管理、系统维护等。其基本功能模块结构如下页图所示。 四、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如下: 1、建立账套和初始设置; 2、启用账套; 3、日常账务处理。日常最基本的业务是凭证处理,其流程是: ⑴填制凭证;⑵凭证审核;⑶凭证记账。 此外,考虑到企业一般不能在会计期末及时结账,所以账务处理系统允许本期结账之前输入下一期间的记账凭证,但这些凭证必须在本期结账之后才能审核与记账。 五、账务处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账务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它与其他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即除了与其他系统共享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存货分类、存货档案、部门档案等基础数据之外,还与许多系统传递数据:读取数据、编制记账凭证存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82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