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但是,历史成本不能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功能价值法、物价指数法。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会计实务中,除特殊项目和特殊情况外,不采用可变现净值这种计量属性。
4、现值
现值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这是考虑了两个时间点上现金或资产点时间价值。意思是,相同数目的资金,时间靠前的,价值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么情况下所确定的价值。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允公价值。
扩展资料
在实际情况中,应根据多方面的综合考虑适当选择适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1、不同的理论基础,据以确定的计量属性不同。在选择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主观需要的不同,导致计量属性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
2、会计目标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不同的使用者的不同决策导致不同的计量属性的选择。
3、经济环境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物价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通常要求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而物价持续变动时,就采用能反映物价变动的计量属性。
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发生的数额计价。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计量属性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会计实务(Practice of Accounting),会计做账别称。是指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一般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编制报表结束的整个过程。会计: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会计只是被动地执行国家规定完成上述过程就可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业务不断创新,如何更准确、更合理地处理每一笔业务成为很多会计必修的一门技术。至此,会计作账就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不再局限过程而是解决如何做的更好。
总的来说,就是会计实务更加全面,在某些方面更加细节化,他注重的是培养能做事的。会计实务近几年被很多人重视主要与我国的会计教育有关。很多学校只注重理论教育,导致很多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会做,这让很多人人为地将会计学习分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做账两个部分,一个侧重于理论,一个侧重于实务。而会计恰恰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会计做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由于大多数对会计不了解的人员,只认为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去从事会计工作。同时,大多数培训机构均以培训会计证为主,更加深了人们对会计的误解。随着大多数考了证,只注重会计理论知识,却上岗不理想的人越来越多,会计做账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同时,国内一些大的培训机构,也专培训会计做账,打破了会计做账培训领域的空白。比如:仁和会计。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