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提出“会计电算化”,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已经有24年了, 我国会计信息化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当时用的计算机是从东德进口的.为了总结一汽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情况,指导下一步的应用工作,在财政部、一机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1981年8月,由一汽和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讨论会在长春召开,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当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杨纪琬司长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他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一、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二、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开始于1979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