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培训师资介绍

feion1992024-07-25  2

会计学问理论之效用。德国费利克斯.R.明特在《一个繁荣的管理故事》中说“从前有七个小矮人,大伙儿在七座矿山的后面寻找金子。一智者小矮人提议记数,发明了第一张生产日报表,随之协作分工开始;圆桌会议成就了会计,会计创造利润,会计从部门经理,最后成为公司老板,会计工作从此开始了。”果真如此吗?管理学院李学柔教授认为“一只绵羊,换取二把斧子”算不了什么。会计鼻祖在中国!人文与会计,王羲之的《兰亭序》隐藏着会稽山哪些千古之谜?会稽山为何让全球会计人顶礼膜拜?公元前2198年,中国浙江——绍兴会稽山,夏禹治水、商算工程,记录、见证了大会计与会稽历史的一段美妙传奇。“古老会计东方来,现代会计西方始”这是李学柔教授对会计溯源的独特见解。从会计入门学问,会计基础理论,簿记实际应用,触类旁通地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前因后果。为了激发培训班学员的思考,课堂上李教授向学员抛出一句耳熟能详的术语,何谓会计?顿时,课堂保持沉默,无人回答。老师戏说来自广西桂林山水的朋友太秀气了,大家想一想,会计是什么,真的忘记了吗?最后是梧州市财政局的会计科长站起来说:“会计(财务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并给有关方面报告资金运动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老师接着提问:1、会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还使用哪些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单位?2、会计以哪些凭证为依据?3、会计主体是否一定是法人?4、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综合地反映和核算的经济内容是什么?5、会计要素怎样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主体经济业务?6、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最基本二功能是什么?7、何谓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实在令人钦佩,仅仅一个财务会计概念,估计可以写成学术论文。当时,有学员纳闷不解,这与《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系吗?老师似乎感觉到同学们的想法,稍有兴趣地打个比方:一些发明创造或许从幼儿园里就得到灵感,但是会计师学问,通常是一辈子的事情。曾记否,学习会计,刚刚入门的时候,同学们幼稚地跟着老师学写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等。怎会想到,日后这份儿,还可以挣钱啊!一时逗得大家全乐开了。接着,李学柔教授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形成背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日常经济业务还没有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定。1980年以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制度只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相关账务处理,1993年进行了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统收统支,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统一计价、统一包销,商品物资计划供应,工厂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国家弥补。企业完成国家计划是主要的,很少具有财务决策自主权,更谈不上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则了,企业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报告。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企业实行了自主经营,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之后,重大问题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决定,会计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客观上要求恢复会计的本来面目,《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明确的规定,中国企业会计与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逐步靠拢。李教授在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时,从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破译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并运用会计核算的13项一般原则,在企业会计日常经济业务核算中求解。李教授指出:《企业会计准则》改变成本核算方法。以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取代完全成本法,大大简化完全成本法繁琐的期间费用分摊(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成本核算的重大改革,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又前进了一大步。可见,西方企业常常把厂商营销工作排在第一位,西方会计——会计核算就是从销货开始。李教授总结:《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我国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是中国企业会计报表的重大改革。我们知道,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股东权益的变动以及期末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的变动结果,这两张报表不能提供企业会计当期资金来源和流向等财务变动原因的信息。上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探索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的新路子,并在资产负债和表利润表之间寻求结合点,运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计算营运资金、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增设折旧基金科目,也不冲减固定资金,而是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反映营运资金净流入,分别按照营运资金基础(资产负债)和现金基础(现金收支)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西方企业至今仍一直沿用。理论分析: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会计报表改革的一大进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施多年,会计人员对于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知之者不是很多。因为,中国企业会计跳过了按照营运资金基础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这一关,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一些企业遇到困难绕着走,比如: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栏目,仅仅是表面上求其平衡,屏弃了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细看来,这一关,真不能跨越。

中级会计张志凤老师讲的比较好。

张志凤老师是留美学者、教授,北京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常务理事。

张志凤老师拥有二十几年财会培训经验,是会计培训界领袖级人物。编著的“轻松过关”系列图书连续畅销19年。

张志凤老师讲课逻辑性很强,在某些知识点上更侧重于让考生理解,而不是应试,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不会过多讲解,所以适合有一些基础的考生,这类考生听了张老师的课会觉得茅塞顿开,精辟到位。

中级会计的学习方法:

1、研读教材

教材对于考试来说非常重要,是考试的“圣经”,因为试题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命题,如果连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没弄懂就搞题海战术,那等于开启了自杀模式。

研读教材是提高客观题正确率的不二选择,客观题的正确率对于能否顺利通过考试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中级经济法,毕竟中级经济法客观题分值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就算以计算闻名的财务管理,也不能完全抛弃教材而搞题海战术。

2、认真听基础班课件

全部班次中最为重要的非基础班莫属。因为基础实在是太重要了,基础不好何谈提高和冲刺。所以时间再紧,每科的基础班都要完整地听完一遍,重难点章节要听两遍。

在听课之前最好先看教材或轻一进行预习,将预习时不太懂的地方做上标注,然后在听基础班的过程中重点听重难点部分和预习时不太懂的地方,对于简单的地方可加速听或直接跳过看讲义,这样听课的效果会更好。

3、习题训练

说到底,考试无非就是考查你的解题能力,而不是考查你研读教材的能力,研读教材的能力最终也是为了解题能力服务的。无论如何,习题还是要做一些的,至少轻一中的同步练习题和习题班中的题目、轻四的模拟题以及真题是一定要反复做的。

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要通过做题来还原知识点本身,比如在解一道多选题时,分析下都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如果做错了,要做上标注,以便随时复习,并分析做错的原因,以防下次再掉入同一陷阱中。

4、及时复习

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开始前,每科花上1小时把昨天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每章学完之后要做章总结,每周末要将本周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这样会学得更加扎实。不要害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

胡说八道 ,他还没有徐经长名气大

你这牛吹的,怎么可能,学无止境,只能说在会计上研究很深入,个人觉得他对考试比较有研究,是个会计不错的培训老师,中国牛人多的很,政府智南团,专家学者,有些你没听过,但是很厉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niukebaodian.com/kuaiji/90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