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会计等式.而是对库存现金的一种理解.库存现金=收入-支出收入=已收货款+未收货款支出=已付购货款+未付购货款+费用
会计等式就是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原理》中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等式的平衡关系。1、资产(银行存款+85800)=负债(预收账款+58500)+所有者权益(不变)。等式两边同增2、资产(固定资产+200000,银行存款-20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左边一增一减3、资产(银行存款+15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50000).等式两边同增4、资产(库存现金-600)+费用(管理费用+600)=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左边一增一减5、资产(原材料+12000)=负债(应付账款+12000)+所有者权益。等式两边同增6、资产(银行存款-90000)=负债(短期借款-90000)+所有者权益。等式两边同减7、资产(应收账款+10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000)。等式两边同增8、资产(银行存款+1500000)=负债+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1500000)。等式两边同增。
会计基本等式主要有两个: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2、利润=收入-费用,这是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具体内容如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基本等式的动态图:
会计基本等式的分类: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等式